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正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日益恶化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公众要求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近年来,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毫不夸张地说,环境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已经处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先水平。然而,相对于中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公众的心理期待而言,目前的公众参与水平显然无法令人满意,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制度外抗争就是一个明证。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一些较有  相似文献   
82.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释放气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反硝化脱N、温室气体排放以及O2释放过程均是水体生态系统中发生的重要生化反应过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程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收集水体释放气体装置,于2012年7—8月对滇池草海中自然生长的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浮叶植物〔睡莲(Nymhaea tetragon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漂浮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及对照(无植物)区域内释放的N2、CH4、O2、CO2和N2O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水生植物生长区及对照区释放气体主要由N2、CH4和O2组成,其余成分主要是CO2和N2O。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明显促进了水域内O2释放过程,进而提高了水体释放气体的速率及各气体成分通量值。而睡莲、荷花和凤眼莲由于叶片覆盖水面的影响,降低了水体藻类的光合能力,造成该区域水体释放气体的速率中值低于对照区,且各气体成分释放通量值也较低。各区域释放气体中CH4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菖蒲区释放的气体中N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  相似文献   
83.
以六氯苯作为模型化合物,建立了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样品净化的气相色谱方法.采用进样阀切换载气吹扫的进样方式,通过保留间隙柱和溶剂放空装置实现大体积进样,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将分析物所在的半挥发性组分选择性冷凝在收集管中.本方法对模型化合物六氯苯的制备回收率为90%,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样品净化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一种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的方法,优选了固相分散剂及其用量、洗脱溶剂以及土壤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弗罗里硅土作为分散剂、正己烷和丙酮(体积比为1∶1)为洗脱溶剂、土壤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3的优化条件下,8种有机氯农药在50~250 μg/kg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60.3%~94.3%,相对标准偏差为6.83%~8.95%。实际土壤质控样测试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测试结果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可满足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5.
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太湖蓝藻打捞后难以处理并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方法研究了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相关参数、发酵产物的成分、藻毒素降解特点;同时评估了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以及作为生物质能源、肥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适量活性污泥后太湖蓝藻在厌氧状态下产生沼气达0.56L/g左右,比甲烷速率达189.73L/kg·d,调节碳氮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蓝藻产气量和比产甲烷速率。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CH4含量虽然处于动态变化,但平均含量较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甲烷含量高,太湖蓝藻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材料。蓝藻藻毒素自然存降解极慢,但采用厌氧发酵后,藻毒素迅速降解。蓝藻发酵后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氨基酸等营养,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86.
以微波法强化预处理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重点考察微波时间对有机物溶出量以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有机物溶出量也相应增加,且在作用前6 min增幅较高,后趋于平缓。COD、TOC、蛋白质、多糖和DNA在微波处理6 min时的溶出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时的8.0倍、7.2倍、10.4倍、12.4倍和8.4倍。微波处理不仅可以促进低有机质污泥产气总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高峰段提前。在厌氧消化15 d时,微波处理6 min的甲烷产率为144 mL/g,比未处理空白提高了62%;微波处理组在厌氧消化15 d时产气基本稳定,而未处理组则要延迟到20 d。VS去除率也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7.
微波催化氧化樟脑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活性炭与Fenton试剂存在下用微波辐射处理多次铁碳微电解处理后的樟脑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了100mL微波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活性炭为0.6g,H2O2为1.4mL,pH值取4,微波加热时间为15min,辐射功率为350W,可以使樟脑废水的COD值从321.4mg/L降到145.2mg/L。  相似文献   
88.
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卤代多环芳烃(HPAHs)的污染现状、来源以及健康风险,选择了以长江、太湖和三河(淮安)为水源水的3个自来水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其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PAHs和HPAHs在自来水厂原水和出水中普遍存在,PAHs的质量浓度为9.74~61.00 ng/L,氯代多环芳烃(Cl-PAHs)的质量浓度为0.32~9.17 ng/L,溴代多环芳烃(Br-PAHs)的质量浓度为未检出(ND)~4.15 ng/L,且整体呈现枯水期质量浓度大于丰水期的特征。原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以及各种燃烧活动,HPAHs与PAHs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出水中HPAHs主要来源于原水以及氯化消毒。现有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对原水中PAHs和HPAHs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氯化消毒可能产生新的HPAHs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水厂出水的终生致癌风险为10-9~10-8,处于低致癌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西电东输工程的持续推进,位于高原区域的输电线网规模持续扩大,但因受高原气候条件影响,高原区域内的输电通道巡视难度逐步增大。为提升高原输电通道的巡视精度、效率,保障高原输电通道的安全,本文以worldview-3高分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多尺度分割技术与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研究分析高原输电通道关键地物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表明:(1)面向对象算法适用于高分影像数据的信息提取,其地物信息提取精度较高,能够满足输电通道的巡视工作,这表明基于高分卫星影像技术的输电通道巡视可行;(2)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提取的大棚信息精度可达95%,可替代人工解译工作,而道路信息精度可相对较低,但仍可替代大部分人工解译工作;(3)与传统野外核查、人工目视解译相比,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具有边界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0.
水葫芦对滇池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葫芦对富营养湖泊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原位采集滇池柱状底泥,以蒸馏水为上覆水,进行了25d的室内静态模拟实验。实验比较了水葫芦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底泥氨氮(NH4-N)、硝态氮(NO3^-N)、溶解性总氮(DTN)、正磷酸盐(PO4^3--P)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水葫芦处理组上覆水溶解氧、pH显著性降低,而PO4^3-P浓度显著性升高;在实验前2d,水葫芦处理组上覆水NH4^+N和DTN浓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在5~25d时,其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根据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水葫芦植株吸收营养盐总量,推算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平均速率,表明水葫芦加速了滇池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速率,处理组氮、磷释放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3~170.2和1.5~2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