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绿色心情     
徐静 《绿色视野》2014,(3):62-69
  相似文献   
82.
印度梨形孢联合紫花苜蓿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其生态友好、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印度梨形孢作为内生真菌,可与大多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增强植物局部和系统抗性,显示出独特的生物调控潜力。利用印度梨形孢定殖紫花苜蓿根部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设置印度梨形孢侵染与未侵染对照,分别实施不同浓度的(10、20、40、80 mg/kg)镉污染模拟,在不同浓度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紫花苜蓿,通过对植物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的分析,确定印度梨形孢在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在紫花苜蓿根部定殖,并可分泌生长素增加植物产量;其有效定殖能提高根际微生物活性;该真菌可以减轻宿主植物中的镉金属毒性,促进镉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过程;该真菌可诱导植物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提高植物在重金属环境中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83.
套筒式SBR滗水器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介绍套筒式滗水器的设计及应用.套筒式滗水器由撇水堰槽、下降套筒管、水平管、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通过下降管中内外套筒上下伸缩,撇水堰槽上下移动,将表层澄清水撇入滗水器,再经下降管汇入水平管,最后从出水管排出.此种滗水器具有运行稳定、控制简单、不漏水、水流运动平稳、不扰动污泥层等特点.  相似文献   
84.
采用由铝屑制备的聚合铝,其净水效果表明,当它的盐基度在64%时,处理效果最佳;它的混凝效果要优于其它铝盐混凝剂,它与助凝剂改性活化硅酸共同使用可获得非常显著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5.
理想点法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多目标决策中的理想点法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之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分辨率高,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6.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自然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起来。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7.
本溪市环境质量“十五”与“九五”相比有了明显好转,本文就环境质量现状分布规律及变化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本文就畜禽污水中BOD5与CODcr相关性作回归统计,以此来推测BOD5的值及指导BOD5的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89.
“施工工序安全”,是指每个工序作业过程的人、机、料、环境、操作方法等要素及其组合均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则。  相似文献   
90.
微生物法防治水污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凌  洪静 《福建环境》1993,10(6):9-1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