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4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尾闾区)易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属于敏感区且是蓝藻水华易暴发区域.为探究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及相关驱动机制,于2019年至2020年1月(枯水期)、4月(涨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退水期)对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7个采样点位和鄱阳湖河流中段6个采样点位以及主湖区1个采样点位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共有7门64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相对丰度以硅藻和蓝藻为主.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东部总体上高于西部,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高于河流中段.湖区和河湖交汇区蓝藻门优势度较大,河流中段硅藻门优势度较大.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3--P)、水深(WD)、水温(WT)和透明度(SD)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鄱阳湖西部典型河湖交汇区受水化因子(TN、TP和PO43--P)作用更明显,东部典型河湖交汇区水文因子(WT、WD和SD)影响更为显著.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影响因子具有季节性,冬季受水化因子影响较大,夏季受水文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正>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既是对固有进口政策的强调与重申,亦是在此基础上的全面深入改革,建立了堵住洋垃圾入境的长效机制。基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的各项举措和成效,国际社会开始支持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改革,  相似文献   
53.
OBIA与RF结合的龙口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本文提出面向对象影像分析(Object Based Image Analysis,OBIA)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结合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针对不同地物特点,阈值分割和多尺度分割结合创建影像对象,规则集和分类器协同分类,基于Relief F算法分别对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及所有特征降维筛选特征子集,并与全部特征一起应用RF建模,对龙口市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比较。结果表明:OBIA与RF结合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基于Relief F算法筛选纹理特征,保留完整光谱、几何、空间关系特征构建RF模型,建模错分率为0.0958,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9.37%和0.872,取得较理想结果。该方法可应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54.
地图不单是研究地理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运用地图来说明环境中各种经济与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性,说明污染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状况等问题时,能够简明直观地表现出它们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数量关系、地域差异等概念,较之单纯用文字叙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进行环境调查、监测、区  相似文献   
55.
利用1985、1995和20D0年的TM数据及水质资料,运用GIS和水质指数法研究西苔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耕地是流域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面积之和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在三个时段均在92%以上;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增多且斑块面积明显增大,饼地面积减少但斑块数量增多。研究时段内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呈逐步恶化趋势,在空间上则表现为自上游至下游逐渐下降,其中,1996-2000年,研究河段内水质指数下降幅度达30%左右;只治理点污染源仅使水质指数增加6.5%左右,表明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6.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水的供需矛盾日见突出,变污水为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7.
地层塌陷的灾害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矿山开采沉陷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提出了地层塌陷防治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岩体的工程属性、地层塌陷的力源、塌陷特征、防治措施,及解决途径;同时还论述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8.
用人单位自身怎样进行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单位自身安全评价范围应包括用人单位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59.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的产生所谓环境即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还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早已经历了一个从发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而人类出现之后,则通过其生产和消费活动来利用、改造、影响着自然环境。与此同时,整个自然界也就进入了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即对立统一的新的历史阶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生活必要的物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60.
于宏源 《绿叶》2014,(12):40-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性机构,本应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扮演首席协调者、重要知识提供者、国际环境条约谈判推动者等身份。然而,随着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加剧,其组织结构、职权与功能已经无法适应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2014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实现了联合国成员的普遍会员制,从过去的58个成员参与发展成为160个成员参与;更重要的是,联合国环境大会今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实现了环境治理在全球层面的机制化。当前,应按照2012年联合国"里约+20"大会的共识,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联合国主要机构的协调作用,并加强它牵头开展联合国全系统环境战略制定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