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533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构建开放监督型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污申报平台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其排放量的确定和申报对现行的以有组织排放管理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为顺利实施VOCs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管理,切实降低环保部门收集信息、监督管理的成本,促进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国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结合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VOCs排污申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构建。在研究国内外排污申报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以VOCs管控为契机,整合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等要求,建立面向企业的唯一开放监督型VOCs排污申报平台,采取数据联审制度,推行信息公开和开放型监督。通过申报功能、试算功能、监督审核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减排技术评价功能、信息公开功能、资料和文件功能、培训和试报功能等平台八大功能的有机融合,建立公众、企业和政府相互监督、制约的三级VOCs排放监督管理新机制,为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更新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2.
多水源供水管网中铁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源切换而引起的水质超标现象,开展了多水源联合供水条件下管网中铁释放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北方某城市2种水源(滦河水和长江水)的水质特点,利用实验模拟反应器分别研究了水源完全置换和供水分界线处水源混合区域的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多水源供水管网的铁释放速率与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水中含高浓度SO2-4和氯化物时会加快铁的释放。不同水源之间的频繁切换会破坏管垢表面的钝化层,使铁释放速率迅速变化,随后会有所缓解,但新的平衡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供水分界线处的水源混合区域,由于水质的不断变化造成管垢表面很难形成稳定的钝化层,铁释放速率持续偏高,只有当长江水所占比例高达75%以上时才能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33.
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堆肥浸提液与渗滤液组成相似,研究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与演化特征可以为堆肥过程污染控制和堆肥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基本理化指标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的组成和转化特性。结果显示,在堆肥一次和二次发酵过程中,浸提液p H由5.43上升至9.24,无机阴离子无显著变化,电导率(EC)稳定在7.50m S/cm上下波动,ORP为正值,总氮从611.08 mg/L下降至177.43 mg/L,NH+4-N和NO-3-N浓度变化不明显,NO-2-N从未检出到后期达10.28 mg/L,有机氮从246.64 mg/L下降至172.52 mg/L。溶解性有有机物含量(DOC)从7 419.00 mg/L降至5 569.00 mg/L,其中的有机物发生降解和转化,生成胡敏酸和富里酸等物质。浸提液中重金属Fe、Cd、Cu、Zn、Cr、Mn、Ni和As浓度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在堆肥中添加木屑等填料可以降低浸提液中NH+4-N的浓度,具有除臭作用,同时对p H值、EC和ORP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堆肥的土地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34.
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T-GC-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中4类14种挥发性消毒副产物(V-DBPs)的方法,并对吹扫捕集条件及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水中的挥发性消毒副产物经吹扫捕集、热脱附,Rtx-624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方式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1.72—374 ng·L-1,不同浓度下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6.1%—114%,相对标准偏差为2.4%—13%.利用本方法对自来水开展检测,分别检出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一溴甲烷、氯乙腈、1,1-二氯丙酮、二氯乙腈、1,1,1-三氯丙酮等7种消毒副产物,检出浓度范围为3.21—16.6μg·L-1,检出率为36%—100%,其中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的结果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的限值要求.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正确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同时快速测定水中14种挥发性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935.
萃取第三相形成过程中废水处理的去污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漏斗试验法研究了[β-萘磺酸+劳伦酸(钠)]-水-三辛胺(煤油)体系的萃取去污机理,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除水溶性β-萘磺酸和劳伦酸的可溶部分各自与三辛胺萃取剂反应生成胺盐,并进一步聚合后形成萃取第三相外,劳伦酸的悬浮颗粒部分被第三相粘结除去,劳伦酸钠以分子形态被第三相吸附除去。并在合适的萃取条件下所涉及体系以COD计的去污率可达到95%左右。由此提出"萃取-混凝-浮上"的去污机理。  相似文献   
936.
石化空气污染区树木叶片内的蛋白质、核酸、游离氨基酸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含量较对照区有明显的变化,变化 幅度小的树木的抗污染能力强,变化幅度大的抗污能力弱。其中蛋白质、核酸含量表现出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含量升高。供试的几种绿化树木抗污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云杉、旱垂柳、中东杨、白榆、丁香、白蜡槭。  相似文献   
937.
选取长潭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分析,探讨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水质影响以及驱动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根据主要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耕地和林地面源污染是水体总磷(TP)的主要来源,在水库蓄水区总氮(TN)、TP滞留率分别为41.71...  相似文献   
938.
不同浓度甲醛致小鼠肾细胞DNA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甲醛导致生物机体内的DNA损伤效应及其剂量-效应关系,通过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对小鼠肾细胞进行染毒,并分别运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荧光检测法实验和KCl-SDS沉淀法实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μmol·L-1)时,具有致DNA断裂的作用;在中等浓度(25μmol·L-1)时,对DNA的损伤作用以DNA-DNA交联为主;在高浓度(125、625μmol·L-1)时,对DNA的损伤作用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相似文献   
939.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FP的降解机理。表征结果显示:Rh的掺杂促进了2H相MoS2转变为1T相MoS2,改善了MoS2的催化性能;在0.05 mol/L的Na2SO4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h-MoS2/泡沫镍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90.3 mV和70 mV/dec,远低于MoS2/泡沫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位-1.3 V、初始pH 3.3、温度293 K的条件下,电解180 min后,Rh-MoS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为96%;Rh-MoS2  相似文献   
940.
目的 精确描述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的变化规律,准确评估其使用寿命。方法 应用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建立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的变化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压缩橡胶永久变形率变化规律的微分方程通解。再以氟硅橡胶为例,通过高温加速试验获取其在100、125、150、175、200℃下的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环境作用动力学通解和阿伦尼乌兹公式建立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最后,与3.5 a的自然环境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应用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建立的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与3.5 a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的最大误差约为3.32%,而应用阿伦尼乌兹公式建立的氟硅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率模型的最大误差约为14%。结论 阿伦尼乌兹公式只适用于没有环境作用或固定环境作用下的物质特征变化,而环境作用动力学方程中,有明确的环境作用项σ,适用于复杂环境作用下物质特征变化规律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