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535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管材对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管材(灰口铸铁管、镀锌管和不锈钢复合管)对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R2A平板培养计数可培养细菌、荧光定量PCR计数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法确定活菌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高通量测序研究管段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高,其次是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少,但活菌比例方面镀锌管活菌比例高于灰口铸铁管和不锈钢复合管.扫描电镜结果与可培养菌数及细菌总数结果一致,即灰口铸铁管细菌量最高,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细菌形态皆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并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灰口铸铁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高,镀锌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为单一,不锈钢复合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低.饮用水管网生物膜种群以变形菌门为主,各管道变形菌门都高达90%以上,不同管材生物膜细菌群落组成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今后饮用水供水管段材料的选取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12.
给水管网中,管垢是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但目前污染物在管垢中的累积释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际的城市供水管网的球墨铸铁管和灰口铸铁管为对象,一方面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晶体衍射结构分析(XRD)等手段对其管垢进行表征,另一方面运用管段滞流反应器研究了三氯甲烷、铅、锰和锌等污染物滞流状态下在管垢上累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同为铸铁管,使用一定年限后,管垢成分有所差异,灰口管管垢量较大,具有明显的锈蚀和管瘤出现,成分以二氧化硅、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主,而球墨管管垢量较小,以二氧化硅为主;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管垢对污染物的累积量逐步提高,对于三氯甲烷,其吸附量和释放量都非常低,而对于Pb、Mn和Zn 3种金属,管垢的吸附量远大于释放量,说明在实验条件下它们易累积不易释放,但水质条件的改变有可能引起大规模释放.研究结果对饮用水管网生物化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管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3.
何仲秋 《安全》2011,(8):42-45
地质勘探行业职工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意识是整个行业的软肋。为此,福建省121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为"121队")从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强力推进钻探班组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深知"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技术工作,是组织现代化生  相似文献   
914.
基于RS和GIS的支持,以名山县为研究案例,分析与探讨西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区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和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期为城镇规划及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975 ~ 1999 年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区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分布区域向海拔较高地区收缩。居民及建设用地在低丘区增长较快,城镇用地大幅增加,成为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重要要素。农业生产活动向地势较高的区域扩展,中丘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田和旱地成其主要土地利用方式。高丘区旱地分布面积占首位;园地在低山区分布面积有所增加。1999~2005 年基本维持1999年景观格局,居民及建设用地继续增长,尤其在低丘区表现明显;低丘和中丘区斑块总数减少,各景观要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高丘、低山区水田、旱地减少,园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915.
实施清洁生产是石油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赢得市场的最佳选择。文章分析了清洁生产发展历程、石油企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发展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列举了长庆油田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得出以下结论:石油企业实施的清洁生产治污观念必须由以前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纳入常规化管理,并与企业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中低层环保管理者工作动力;转变认识、营造氛围、投入资金、创新技术、完善机制是促进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16.
为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对区域经济福利的影响,揭示其间的内在规律,选取草地围栏、畜棚建设、草地灭鼠和人工草地建设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的重要指标,以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人均肉产品产量作为反映区域经济福利指标,并以黄河源区为研究案例,利用回归分析法和SPSS软件建立人工干预和经济福利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以畜牧经济为主导的黄河源区,草地围栏、人工草地、畜棚建设与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肉产量均具有较高相关性,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必要干预对经济福利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人工草地、畜棚、围栏单位面积变化对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肉产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性依此递减;灭鼠面积除对人均牛羊肉产量具有弱相关外,对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17.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的东端,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健康遭受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健康进行定量的评价研究。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选取地形地貌、环境、生物、人类干扰等指标,并将研究区的健康分为五级,建立东滩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的技术,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并在神经元网络模型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的分析崇明东滩湿地的健康状况,为湿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上显示了崇明东滩湿地不同区域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但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面积只占30%,相对一般区占70%,且生态系统健康将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对湿地加强管理,使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18.
石油污染对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中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土壤不同石油污染量对氮矿化及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对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减缓了硝化反应的进程。土壤经过10d的培养,地未来污染的土壤中硝化细菌数量由1.6×10^3增加到1.6×10^6、而在受石油污染的土  相似文献   
919.
德阳市面临着资源型和水质型双重缺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影响了德阳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德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震后德阳市经济社会恢复重建将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压力。因此,开展再生水的利用是震后德阳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介绍德阳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德阳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并对再生水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安全、稳步推进德阳市再生水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0.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 ℃、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