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21.
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技术与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钢  何群彪 《四川环境》2004,23(1):21-24,27
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城市污水加以处理再生后回用于可用再生水的地方,取代干净的优质原水,是缓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技术、经济及环境三方面分析讨论了我国发展城市污水回用事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污水回用不但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也是可行的。本文建议我国应该积极、合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污水回用事业。  相似文献   
22.
生物反硝化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生物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而在国外尤其在欧洲已经是一个新热点。该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针对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机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和比较分析,以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3.
以实际污水为对象,采用中试装置研究AAO工艺中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回流比,发现:AAO系统在HRT为4~8 h、污泥回流比为0.5~1.0、混合液回流比为1~2、ρ(MLVSS)=800~1 300 mg/L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受降雨冲击影响较大,但对COD去除稳定。TN去除率随进水浓度及COD/TN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混合液回流比不能有效提高TN去除率;TP去除率受进水COD及回流液中NO_3~--N浓度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高氮磷污水要实现氮磷同时达标,需要适当投加碳源以及混凝剂。  相似文献   
24.
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加热时间研究100℃温和热处理对其有机物溶出以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00℃的温和热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在预处理前30 min内显著增加,30 min以后则趋于平缓.其中SCOD、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100℃热处理30 min时的溶出率分别达到10.5%、11.6%和8.2%.温和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产气总量,而且还可以缩短产气高峰的到达时间.经100℃热处理30 min的污泥,在厌氧消化10 d时的沼气产率(以VS计)为136.0 mL·g-1,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86.0%;厌氧消化30 d后的VS降解率也由空白时的19.1%增加到33.3%.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100℃的温和热水解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4种关键酶(蛋白酶、乙酸激酶、磷酸转乙酰酶和辅酶F420)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及脱盐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石化行业污水回用处理设施很快失效的现状,开发了“集成式悬浮载体生物氧化-砂滤-臭氧活性炭处理-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对炼油厂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连续7个月的中试结果表明,处理后外排水中COD、NH3-N、BOD5、油和浊度等均优于回用水标准,可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绿化用水和办公等用水;常规深度处理的出水经过超滤反渗透处理后,电导率稳定在35~40μS/cm,可作为动力车间的新鲜水,不会发生膜污染和堵塞问题.尽管外排水的水质波动很大,但是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6.
罗凡  董滨  何群彪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5):16-18,42
介绍了紫外消毒系统的一般结构,综述了消毒反应器的发展及分类,讨论了国内外常用的消毒反应器结构,提出未采设计消毒系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7.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