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89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为了探究西双版纳州2000—2030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提升区域碳储量的估算精度和准确度,采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预测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西双版纳的土地覆被情况以及不同土地类型下的碳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 PLUS模型在西双版纳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2000年模拟2010年、2010年模拟2020年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0.81。(2) 2000—2020年,林地、草地、灌木地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20年间城镇用地增加了172.37 km2,至2030年,建设用地进一步扩张,面积达到了381.18 km2,林地和草地转移成一部分转换成耕地,另一部分转换成建设用地。(3) InVEST模型计算出来的2000—2030年西双版纳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存在着呈块状和条状交错分布的特点。2000年、2010年、2020年西双版纳州的碳储量分别为4.94×107t、4.82×107t、4.76×107t...  相似文献   
472.
污染损失率法评价矿山井下空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污染损失率法对矿山井下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参考空气质量标准,确定了污染损失率公式中的待定参数.根据确定的污染损失率公式,选取矿山井下常见空气污染物TSP、CO、NOx、O3,对金属矿山井下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环境质量比较吻合,评价方法含义明确,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473.
马兰黄土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尤其黄河中游地区几乎被连续的马兰黄土所覆盖,分布面积约276,000平方公里. 以马兰黄土为母质,其上部发育了大面积的现代耕作土壤.我们从1958年以来,先后对该区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本文在此  相似文献   
474.
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添加剂被用于养殖业中,大部分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形式进入土壤环境,对土壤环境造成生态危害。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罗红霉素(ROX)对小麦各生长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脲酶和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ROX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受到显著抑制,而在灌浆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却显著增长;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2和0.5 mg·kg~(-1))和中浓度(1.0和2.0 mg·kg~(-1))ROX胁迫显著抑制小麦生长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而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却显著诱导脲酶活性;但高浓度(10.0 mg·kg~(-1))ROX胁迫却显著抑制小麦生长期内脲酶活性。低、中浓度ROX胁迫显著诱导小麦生长期中根际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增长,而高浓度组ROX胁迫显著抑制土壤中铵态氮浓度。ROX胁迫抑制硝态氮,显示出ROX会影响土壤氮循环。  相似文献   
475.
磁聚去除淡水藻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磁场作用下壳聚糖与Fe3O4复配去除淡水藻华.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用量1.6mg/L,Fe3O4用量4mg/L的情况下,通过0.5T的外磁场富集可使藻个数由4.80×106个/mL降为2.80×103个/mL;叶绿素a去除率达100%.藻液浊度、COD、总N、总P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9.6%、85.0%、73.9%、28.7%,并初步探讨了磁聚除藻的机理.  相似文献   
476.
研究了三甲基氯化锡(TMT)对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TMT在实验浓度下,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较高浓度组(5.31,20mg/L)可致死部分蛋白核小球藻细胞,TMT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50为0.46mg/L,属于极高毒物质;TMT对大型溞的48h-LC50为0.087mg/L,也属于极高毒性;TMT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2.45mg/L,属于高毒性.TMT对这3种水生生物的抑制率/致死率(EC50/LC50)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TMT的神经毒性和亲脂特性可能是其对水生生物较高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7.
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行为及行为效果,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人口、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政府激励是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关键因素。受教育年限、环境容忍度、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以及气候变化感知则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行为效果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动机出发,并借助Oaxaca-Blinder反事实分解方法,探讨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行为的效果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禀赋差异和禀赋回报率差异均致使主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729)显著高于被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027)。其中,受教育年限、行为认知和气候变化感知的差异是主动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行为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8.
基于可再生资源有效回收率低和回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提出"互联网+"研发应用平台——"能回收"APP以解决"回收难"问题。对应用平台内部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设计,应用Androidstudio开发原生APP,利用Leancloud开发后台管理页面及系统测试。通过"能回收"APP的实际应用,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提高20%左右,利用率提高25%左右。通过对线上组建起用户、线下组建起回收圈的管理,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479.
通过建立颗粒物穿透率与渗透通风房间换气次数的数学模型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集总参数模型,对常州市某住宅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颗粒物穿透率、室内颗粒物浓度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室内无污染源的渗透通风房间,粒径为0.5、1.0、2.5μm的颗粒物以及PM_(2.5)穿透率随换气次数的增大而增加;当换气次数从0.2次·h~(-1)增加至0.5次·h~(-1)时,PM_(2.5)穿透率由70%增大至88%,增加25.7%。对于用香烟烟雾作为颗粒污染物尘源的房间,空气净化器的实际洁净空气量CADR值为152 m~3·h~(-1),相比实验舱标定工况320 m~3·h~(-1)衰减52.5%。  相似文献   
480.
生态功能分区是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在综合考虑关中—天水经济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干燥度指数、河道和水源地以及古城等因子,建立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各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及发展方向提出科学规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被划分为6个重要生态功能区:(1)农业种植区,整治重点为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2)植被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现有植被,封山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3)防旱抗旱区,整治重点为合理利用牧草地资源,选用蒸散较小的耐旱植被涵养水源,控制土壤干旱化;(4)河道保护区,整治重点为注重河道水质的改善和河道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5)水源涵养区,整治重点为加强保护水源涵养林,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6)古城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建设古城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结果为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