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89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根据流动监控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从车辆、车体配置,监测系统配置,辅助设备方面叙述了环境空气流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52.
为了观察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农业生态系统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选择贵州喀斯特森林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林地和邻近的玉米地土壤剖面样品,并按土壤密度把土壤样品分级成轻质部分和重质部分。林地和玉米地土壤均为石灰土。玉米地土壤风化相对较强,淋溶严重而贫瘠,并且所返还的植物残留物数量很少。实验结果表明,林地土壤轻质部分的(13C值明显低于重质部分,而玉米地土壤轻质部分的(13C值明显高于重质部分,说明植物残留物首先进入到轻质部分。然而,由于当地的耕作习惯,输入到玉米地土壤轻质部分的玉米残留物的数量很少,只有48%,这是初级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3.
采用“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校区大气中SO_2的含量,绘制出SO_2含量的日变化曲线,并重点考察了时间、地点和车流量诸因素对SO_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和街头烧烤摊点是该地SO_2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54.
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六个矿业废弃地的植被组成,采集了55科、152种共452份植物样品和74份土壤样品,分析了植物及土壤样品Zn、Mn、Cd、Pb和Cu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有植物样品中Zn、Mn、Cd、Pb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9、370、90.7、28.6和13.0 mg kg-1(干物质量).采自大田湾样点的满天星(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叶片中镉含量最高,为310 mg kg-1(干物质量),其次是采自三立样点的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和地枇杷(Ficus tikoua),它们叶片中镉含量分别为231和212 mg kg-1(干物质量).镉含量超过100 mg kg-1(干物质量)的植物还有大田湾的醴肠(Eclipta prostrata)、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苦蘵(Physalis angulata)和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以及三立的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野艾蒿(Artemisia umbrosa)等,这些植物可能都具有超积累镉的潜力.调查区内,有些植物能积累多种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如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光叶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玉米(Zea mays)等,这些植物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有些植物如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虽重金属含量较低,但具有发达的根系,因而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  相似文献   
555.
在剖析石家庄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W污染分级法对地表各水域断面进行污染程度分级,并运用污染负荷比对其地表各水域的各种污染物的贡献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多数水域水质污染相当严重,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总磷和三氮类为其主要污染物,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56.
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369个森林群落样方及其历史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pecies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火成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和主要物种进行排序,分析群落和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36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种群落类型。(2)RDA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对火成演替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K)、镁(Mg)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铁(Fe)、铜(Cu)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后时间对森林群落分布也起较大的作用,火后时间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坡度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坡位、土壤钙(Ca)、锰(Mn)含量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1.5%,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3.4%,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2.6%,未能解释的部分占12.5%。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8种火成演替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双重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7.
研究氧化石墨烯(GO)的遗传毒性,考察其致突变作用,为GO在生物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采用Ames试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在细菌水平、细胞水平及整体动物水平研究GO的遗传毒性。GO各剂量组的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CHL试验中,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GO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000 mg·mL~(-1)剂量组(+S_9)和0.500 mg·mL~(-1)剂量组(-S_9)畸变率显著升高(P 0.05)。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同样随GO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00和0.500 mg·kg~(-1)剂量组的畸变率显著提高(P 0.05)。虽然Ames试验结果没有反映出GO的遗传毒性,但在体外及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中,GO均表现出对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58.
为了探究声波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上的衰减特性,制备了220 kV电力电缆横向XLPE绝缘环状切片,搭建了声波衰减研究实验系统,进行了正弦声波衰减实验和声脉冲信号衰减实验,研究了正弦声波信号和声脉冲信号在XLPE绝缘中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在进行频率分析时,还提出了抵消锆钛酸铅后电陶瓷传感器(PZT)多点测量时PZT和绝缘切片之间难以计算的耦合误差的数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声源是正弦信号时,频率在155~3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衰减速度依次大于频率在355~500 kHz之间和1~1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衰减速度,而1~15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几乎不衰减。频率在155~350 kHz之间和355~500 kHz之间的声波幅值在检测位置为45°~90°之间衰减速度最快,90°~315°之间趋于平缓。当声源是声脉冲信号时,声波幅值的衰减也呈现出了高频快速衰减的规律,同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频谱的主频主要分布在1~50 kHz。  相似文献   
559.
与传统垂直钻孔地埋热交换器相比,能量桩桩径较大,需考虑桩身热容对能量桩传热的影响。利用无限长线热源模型与无限长桩热源模型的解析解对不同桩身热容的能量桩在饱和黏土中的传热过程进行对比计算,分析桩身热容对能量桩传热性能的影响。当桩身为混凝土时,不同粗集料引起的热容差异对能量桩传热初期造成影响,桩径是影响能量桩传热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混凝土桩与钢桩的热容差异对能量桩传热的影响较大。分析表明,整个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热源向桩内外传递的比例取决于桩身和桩周物质热扩散系数的相对值,桩身的热扩散系数相对越大,向桩内传递热量越快,桩外过余温度越低;当桩内温度达到均衡时,向桩内传递的热量取决于桩面处土体的温度以及桩身的热容。对于第一阶段,桩热源模型比线热源模型更能精细地描述能量桩的传热性能;对于第二阶段,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56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从需求端出发,研究了2010年中国省域间贸易隐含铁矿石的情况,识别了铁矿石消费的重点省份与重点部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贸易隐含铁矿石总调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北省、辽宁省与内蒙古省,均是铁矿石开采大省;总调入量最大的省份为江苏省与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河北省净输出了3.5亿t贸易隐含铁矿石,占全国开采量的32%.铁矿石开采大省将大量的贸易隐含铁矿石输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以满足当地对建筑业与设备制造业的最终需求.最大的贸易隐含流发生在河北省与浙江省之间,河北为浙江提供了3030万t贸易隐含铁矿石,其中绝大多数进入到浙江的建筑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