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1.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对华北平原麦玉(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U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CRU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施肥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0.4%~5.6%、-5.4%~4.1%和-1.1%~3.9%(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6%~43.4%、2.05~6.24 kg·kg-1和4.24~10.13 kg·kg-1;周年净收益提高了0.2%~6.3%.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2O和CO2的周年排放(P<0.05),但对CH4周年排放没有影响(第1年FFP处理除外).CRU1和CRU2处理的土壤N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3.4%~30.2%(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但各施氮处理通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周年GWP降低了9.6%~11.5%(P<0.0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11.2%~13.8%(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掺混肥在减少氮肥和人工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华北平原粮食作物清洁生产的有效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的基底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岩溶山区的水文地质-地貌基底,塑造独特的驱动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流水-斑块自然营力,如水土资源组合、小生境结构形成、化学元素富集、特定作物指示等,控制着人们如何才能重建该区健康生态-经济范型的根本过程,以获得清晰的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效应与响应的科学认识。为更好做好岩溶山区生态完整性的恢复与人们福祉的提高,本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①认识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的相互关系,重建重要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格局,开展合适土地利用实践的选择为适宜性手段,重建岩溶景观生态完整性;②理解基底环境内的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过程,分析它们的不同健康程度,整体认识岩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化,为合适生态-经济范型的厘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途径;③理解认识基底选择合适的利用行为与违背基底受到惩罚这一规律,构建西南岩溶山区水-土资源脆弱性成因的解释框架,找出未来该区土地利用与基底环境间的效应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环境治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是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才能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本文就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意义及价值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4.
DX—100型离子色谱仪用于冰雪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皇翠兰  蒲健辰 《环境化学》1998,17(2):195-199
本文介绍了DX-100型离子色谱仪用于冰雪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以东北五大连池地区白龙洞和水晶宫为例,介绍了阴,阳离子测定在分析化学物质来源和成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农用地流转是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积极探索,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农用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影响重庆地区农用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庆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6.
认知过程中交通标志视认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对驾驶员感知交通标志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信息处理模型。从标志和驾驶员特征出发对影响标志视认性的因素给出基于心理感知的理论分析。该分析结果为驾驶员认知过程研究、标志视认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选取和相关系统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主要在最优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老龄经济,首先从学术角度给出老龄化率的定义,讨论老龄化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建立含老龄化率的RCK模型。此时平衡增长路径出现三种基本情形:老龄经济、常态经济与娃娃经济,但老龄经济情形会导致经济萎缩。为了使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中的经济系统能够容许老龄经济存在,本文引入技术进步率。在修正的RCK模型中,即使老龄化率存在,只要技术进步率高于老龄化率,老龄化带来的额外负担就能够被技术进步吸收,经济系统能够容许老龄经济存在,但与不考虑老龄化率的经济系统相比,平衡增长路径中的人均产出增长率相对较低。解决老龄化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最后讨论政府对老龄经济的影响。政府应积极发展老龄经济服务业,使得政府支出对家庭的效用函数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发展老龄经济产业,使得政府支出对厂商的生产函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努力使得政府支出对技术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与无政府的经济系统相比,平衡增长路径中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社会福利可能会更高。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酒精生产废水的特性和效果。探讨了生物降解和膜滤作用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低效果以及膜组件运行压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生物在2~4 h内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效果明显,而膜滤是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补充,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效果,说明膜生物反应器能净化酒精生产废水。  相似文献   
119.
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论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21 个区县为实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在区县级尺度上,研究了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土壤侵蚀等8 个来源中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从Moran's I 值判断,2005-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COD、BOD5、TN、TP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2005-2008年集聚减弱,2008-2011 年集聚增强。② 从COD、BOD5、TN、TP排放总量来看,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BOD5、TN、TP 绝对排放量,2005 年分别为15.85×104、7.35×104、5.50×104 和0.97×104 t·a-1;2008 年分别为10.93×104、6.45×104、5.60×104 和1.04×104 t·a-1;2011 年分别为14.67×104、8.68×104、6.94×104和1.14×104 t·a-1。COD、BOD5 绝对排放总量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趋势,TN和TP绝对排放总量则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③ 从冷热点分析结果来看,三峡库区腹地是热点区域的集中区,而三峡库区库尾都市核心区是冷点区域集中区。  相似文献   
120.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