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离辐射防护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重点介绍了具有吸收、屏蔽射线功能的防辐射涂料的构成及要求。报导了一种对χ—射线(γ—射线)具有良好的屏蔽、吸收功能的涂料的研制过程和测试结果。该涂料由一种单相、均匀、化学性质稳定、分散性能优良、有较优的屏蔽能力的无机固熔体填料,配以经改性的耐高温骨架材料而构成。该涂料施工方便、涂膜光亮、无公害,可望在广泛的领域内有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反应器,以玉米秸秆为底物,以本实验室筛选和保存的纤维素降解菌Chaetomium sp.和Bacillus sp.,以及纤维素降解混合菌PCS-S和H-C为秸秆降解的生物催化剂,探讨了以汽爆秸秆固体为底物进行微生物产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MFC系统内,纤维素降解纯菌和混合菌均能使纤维素降解,但产生的电压很低(<90mV,1000Ω),升高温度(30~38.5℃)对电压输出无明显影响.单独以生活污水作为菌源不能直接降解秸秆产电.只有将H-C和生活污水(产电菌源)混合作为接种体,MFC才能获得较高的电压输出.此时得到的以汽爆秸秆固体作为底物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06mW·m-2,仅比葡萄糖作为底物时所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510 mW·m-2低20%.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多元生物质生物产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使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直接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生物质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底物类型和底物浓度对于MFC的性能至关重要.使用小分子酸、醇或葡萄糖等简单有机物为底物时,MFC功率输出较高.但当底物为结构复杂的有机物时,为了提高MFC功率输出和底物降解效率,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手段对其进行预处理、采用天然菌群进行生物预降解或者添加简单有机物进行底物强化.基于多元生物质MFC技术未来将应用于污水中生物质能回收、偏远地区供电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稀土Nd掺杂TiO_2-NTs/SnO_2-Sb电极,以苯酚作为典型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组成、结构与电极电催化效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d的掺杂量对电极电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前驱液中Nd/Sn原子摩尔百分比为3%时,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佳,对苯酚浓度及TOC的降解速率较空白电极(Nd0%)提高了60%及52%。利用SEM及XR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了形貌及晶形结构的表征,并计算了电极表面SnO_2晶胞参数以及平均粒径,结果显示,适量地掺杂Nd元素后,电极表面更加致密,SnO_2平均粒径变小。通过XPS分析电极表面元素组成,并计算电极表面吸附氧含量,结果表明,由于Nd元素的存在,降低了涂层中晶格氧(O_(lat))的含量,减弱了电子的吸引作用,促使了Sn~(4+)周围电子云密度升高,从而电极表面Sn元素特征衍射峰表现为向低结合能方向偏移。与空白电极(Nd0%)相比,改性后的电极(Nd3%)涂层表面Sb含量下降,且吸附氧(O_(ads))含量上升,为空白电极的1.6倍。EPR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改性后电极性能提高的机制,Nd元素的引入,增加了电极涂层表面氧空位的浓度,使得电极涂层表面各元素的化学环境发生改变。掺杂改性后,电极的析氧电位以及产羟基自由基能力均得以提升,从而促使电极催化活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跨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跨界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价法建立了事故危害实时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水处理技术因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微生物水处理的本质过程是生物催化氧化,涉及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物质、能量和电子传输过程,而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微生物氧化的原理,从介体材料强化、光电磁强化及微生物电化学强化等角度,系统论述了铁基材料、碳基材料、光、电、磁等对微生物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总结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原理,分析了该系统中各类强化材料、强化技术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影响,揭示了强化条件下污染物高效转化的作用机制,介绍了基于各种强化原理的系统构建因素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Gd掺杂SnO2电催化电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稀土(Gd)掺杂Sn、Sb溶胶,以钛电极为基材利用该溶胶制备稀土(Gd)掺杂SnO2涂层电极.优化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Gd掺杂SnO2涂层电极的实验条件,研究了在不同加水量、柠檬酸量、pH值等条件下所制备的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特性,对所获得的电极进行了TOC测试及SEM、XRD和XPS等表征,分析并讨论了稀土掺杂对SnO2电极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SnO2涂层电极是可行的,稀土Gd的掺杂有利于SnO2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提高,而且不同的加水量、柠檬酸量、pH值对电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加水量(水与前驱体总量摩尔比)R为36、柠檬酸加入量(柠檬酸与前驱体总量之摩尔比)N为1.0、溶胶pH值为2时所制备的电极降解效果最好,电极最稳定.所获得的电极为纳米涂层电极,其表面涂层中SnO2、Gd2O3等催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均较高,对苯酚的降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季铵盐处理玉米酒精清糟液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新型高效无毒天然高分子混凝剂壳聚糖季铵盐(GTCC)的制备,将GTCC和壳聚糖对玉米酒精发酵清糟液分别进行絮凝处理,结果表明,GTCC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以黑龙江肇东华润金玉酒精厂清糟作为研究对明,当GTCC投加量为3mg/L(用量仅为壳聚糖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时,CODCr的去除率率达到25%,浊度去除率达78%,初步分析表明,壳聚糖季胺盐强的电中和能力是具有好的絮凝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AO与AAO工艺去除雌激素效能对比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雌激素类有机物的处理效能,本研究设计并同时运行了AO和AAO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比较了两种工艺对各种常规水质指标和雌激素的去除状况.试验结果表明,AAO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能明显优于AO系统.AAO对COD、TN、NH4+-N、TP及TOC的去除效能分别比AO高出7.55%、20....  相似文献   
20.
固氮蓝藻Nostoc commune和Anabaena azotica Ley耐盐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两种固氮蓝藻Nostoc commune(地木耳)和Anabaena azotica Ley(固氮鱼腥藻)在不同浓度Na2CO3(0.2×10^-4~1.8×10^-4g/m l)的BG110培养基中的耐盐性。分别测定了两种固氮蓝藻在不同培养阶段的叶绿素a含量、胞外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固氮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固氮蓝藻都能在Na2CO3盐胁迫条件下生长,且随着Na2CO3盐胁迫性增加,两种蓝藻的叶绿素a含量、胞外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固氮酶活性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两种藻类叶绿素a的变化曲线与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很相似,胞外多糖和氨基酸的增长和叶绿素a的增长是同步的,其中,Anabaena azotica Ley的固氮酶活性在培养到21天时达到最大值,Nostoc commune的固氮酶活性在培养到28天时达到最大值;比较而言Anabaena azotica Ley的耐盐性好于Nostoc commune的耐盐性,固氮能力也高于Nostoc commu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