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筛选敌敌畏、马拉硫磷和对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数据,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的大小顺序为:酶体内抑制效应酶体外抑制效应急性毒性;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数据不足但趋势相似,顺序为:酶体内抑制效应急性毒性酶体外抑制效应。敌敌畏的急性毒性和酶体外抑制效应的5%危害浓度(HC5)分别为2.07μg·L~(-1)和1.53μg·L~(-1),两者相差1.4倍。在水质基准推导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数据对有机磷农药的水生生物基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2.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C-MS方法测定了太湖湖区20个典型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共检出13种PAHs,其浓度〔w(PAHs)〕范围为4223~2 0011 μgkg. 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5种,属于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11种,w(PAHs)为2775~1 7568 μgkg,最高浓度出现在太湖梅梁湾区域,PAHs在湖区总体的空间分布趋势呈梅梁湾>南部区>东部区>湖心区. 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针对检测出的11种US EPA优先控制的PAHs,除了某些采样点的芴(Flu)浓度处于中度潜在风险水平外,其余10种PAHs尚未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危害风险影响. 利用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对PAHs进行源分析发现,其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   相似文献   
133.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 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 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 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4.
我国新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数据外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时,需应用毒理学数据外推得出环境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国外通常使用的外推法有评价系数法和统计外推法. 着重分析了国外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主要采用的数据外推技术,并提出我国开展新化学物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推荐使用评价系数外推法. 针对不同环境系统的测试终点外推系数,其推荐值分别确定为:水生系统,1 000,100,50和10;陆生系统,1 000,100,50和10;沉积物系统,100,50和10;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100,10和1;次生毒性,3 000,300,90和30.   相似文献   
135.
淮河盱眙段柱状沉积物中PAHs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通过对淮河盱眙段柱状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进行GC-MS定量分析,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重现了该区域多环芳烃的污染历史. 研究表明, 在柱状沉积物中整个沉积剖面(0~45 cm)w(PAHs)为102.9~306.9  ng/g(以干质量计). 20世纪30年代以后w(PAHs)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w(PAHs)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 从柱状沉积物的w(2~3环PAHs)/w(4环PAHs)来看,淮河盱眙段沉积物中PAHs污染的历史来源主要是石油类污染. 对照有关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标准,表层与底层芴出现了负面生态效应,而其他层面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36.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推导的HC_5值为0.085μg·L~(-1),远小于由其他毒性终点推导的HC5值.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数据,运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水体中PFOS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37.
酚类化合物对金鱼幼鱼的雌激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卵黄蛋白原(VTG)作为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了几种酚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效应.实验表明鲤鱼(Cyprinus carpio)VTG多克隆抗体对金鱼VTG有可识别性以及肝脏匀浆法检测金鱼体内VTG的可行性,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地测定了几种重要酚类物质的雌激素效应.试验结果为:半静态暴露15 d后,己烯雌酚、辛基酚、壬基酚、叔丁基试验组金鱼体内VTG均有较为明显增加;五氯酚组稍有增长,四氯酚和三氯酚与空白组无明显区别;受试化学物质雌激素效应的相对强弱为:己烯雌酚>辛基酚>壬基酚>叔丁基酚>五氯酚.  相似文献   
138.
长江口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水体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共检出其中的50种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酚类、酯类、卤代烃类、取代苯类和醚类.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6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2种,属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的有10种.长江口水体中SVOCs的空间分布表明,南港附近城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影响水体中SVOCs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为排污口附近水域各类SVOCs含量均较高.水体中2,4-二硝基甲苯和六氯丁二烯的检出值超过了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其最大值分别超标3.32和2.07倍.   相似文献   
139.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Hg、As、Pb、Zn、Cu的污染情况,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滇池、红枫湖重金属污染最严重,鄱阳湖、洞庭湖与洪泽湖次之。严重的生态风险不存在,但是Cd在鄱阳湖、滇池和太湖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太湖、巢湖、南四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0.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制定中国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提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是解决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科技水平,而且对于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的意义、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