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制定中国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提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是解决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科技水平,而且对于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的意义、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迫切...  相似文献   
142.
对环境风险源进行科学监控是从源头规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我国在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以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为对象,借鉴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控的原则,初步建立了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布点方法,在阐述不同级别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区域一般要求的同时,提出了不同区域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的方法和依据,并以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了监控布点示范。  相似文献   
143.
在综合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BT化学物质鉴别以及风险管理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应如何开展有关PBT化学物质的评价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给出了我国PBT化学物质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建议和我国PBT化学物质环境管理鉴别标准建议,并重点讨论了我国PBT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实测/预测辽河铬(Ⅵ)水生生物基准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对辽河流域重金属铬(Ⅵ)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进行搜集与筛选,推导辽河流域铬(Ⅵ)的水生生物基准值,并对辽河流域25个采样点位采集水样,测定铬(Ⅵ)的环境暴露浓度,最后对辽河流域水生生物铬(Ⅵ)暴露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此外,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CE)对辽河流域物种毒性值进行预测,并对基于预测毒性值的水生生物基准进行推导.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基于实测毒性数据的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CMC)为17.73μg·L-1,慢性基准值(CCC)为12.15μg·L-1;ICE模型预测的辽河流域生物毒性值推导的CMC值为13.97μg·L-1,实测CMC值与预测值比较接近,表明ICE模型可应用于水生生物基准值的预测.铬(Ⅵ)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25个采样点位水体铬(Ⅵ)浓度较低,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质标准中铬(Ⅵ)的Ⅰ类或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然而,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方面,通过生态风险评估得出7月辽河流域25个点位中环境暴露值超过慢性基准CCC值的有7个,12月超过慢性基准CCC值的有6个,表明辽河流域个别点位铬(Ⅵ)暴露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5.
为评估土壤Cr(Ⅵ)老化的生态风险,设计未老化和老化人工土壤组,研究Cr(Ⅵ)对赤子爱胜蚓体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老化土壤中,30 mg/kg(低浓度)、60 mg/kg(中浓度)和90 mg/kg(高浓度)Cr(Ⅵ)对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暴露的前14 d,赤子爱胜蚓体内S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w〔Cr(Ⅵ)〕的升高而降低(暴露第3天,低浓度组除外),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约60%;在暴露的第14天~第21天,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但POD的活性一直处于抑制状态.在老化28 d的人工土壤中,暴露第1天,CAT和POD活性均显著升高,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酶活性均受到显著抑制;但蚯蚓体内SOD活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受显著影响.Cr(Ⅵ)对赤子爱胜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未老化和老化土壤中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到对土壤Cr(Ⅵ)污染的毒性评估.因此,进行Cr(Ⅵ)毒性试验时应考虑其在土壤中的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在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的测试评估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不能精确地评估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作为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映指标,对土壤中镉(Cd)、砷(As)、铜(Cu)、锌(Zn)和铅(Pb)的生物可利用性(bioaccessibility)进行研究.筛选了已发表论文中生物可利用性与所对应的土壤性质的数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总结了现有的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测试方法,探究了生物可利用性含量与测试方法以及生物有效性含量之间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生物可利用性含量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生物可利用性含量与重金属总含量间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相关性显著(P<0.05).测试方法的不同对生物可利用性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各测试方法测定的生物可利用性含量占比规律为:体外胃肠道模拟>化学试剂提取.各测试方法测定的Cd和Pb的生物可利用性含量占比均较高(均值分别为42.12%和37.33%),说明Cd和Pb较易于被生物体吸收,也应关注由此造成的生态风险.基于生物类型对测试方法进行了分组,以削弱不...  相似文献   
147.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推导的HC_5值为0.085μg·L~(-1),远小于由其他毒性终点推导的HC5值.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数据,运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水体中PFOS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