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 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 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 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2.
根据OECD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铅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和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铅暴露对赤子爱胜蚓14 d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2 576.76 mg/kg,95%置信区间为2 388.42~2 792.00 mg/kg;铅暴露第1、7、14天赤子爱胜蚓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铅暴露第1、14天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铅暴露第14天的MDA(丙二醛)含量均与w(Pb)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与w(Pb)未呈剂量-效应关系.赤子爱胜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对人工土壤铅污染响应的敏感程度为SODPODCAT,SOD作为抗氧化系统的重要酶类可以更好地预测污染物对于赤子爱胜蚓的亚致死毒性.  相似文献   
53.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进行了剖析回顾和展望:首先阐述了开展区域性水环境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揭示了"科学确定基准"的内涵;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湖泊水环境基准的"三性"原则(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指出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准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强调:阐明中国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和特征,需要开展水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建立具有我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中国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任务,它既可推动中国毒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又可为湖泊流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4.
文章搜集筛选了重金属铅对我国淡水生物的25种急性毒性数据,采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对铅水生生物基准进行推算,得出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铅急性基准值为0.131 mg/L,慢性基准为0.005 1 mg/L。以荷兰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基准计算技术对基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美国基准技术方法相对可行。应用获得的铅基准值对辽河流域区域进行铅暴露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点位都存在一定的铅暴露生态风险,风险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以及河流下游,研究结论可为铅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水质基准两栖类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两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群落,是水生生物基准的重要保护对象.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12种本土代表性两栖动物的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毒性数据分析,筛选出对两栖动物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杀虫剂三大类,以及4属基准研究受试生物. 在4属(5种)受试生物中,黑眶蟾蜍对硝酸银的累积概率为15%,六趾蛙对马拉硫磷的累积概率为1%,牛蛙对五氯酚的累积概率为8%,棘胸蛙对丙溴磷的累积概率为27%,虎纹蛙对硫丹的累积概率为29%. 结果表明:蛙属(六趾蛙)对农药、蛙属(牛蛙)对杀虫剂、蟾蜍属(黑框蟾蜍)对重金属均为敏感物种,虎纹蛙属(虎纹蛙)对农药、棘蛙属(棘胸蛙)对杀虫剂均为较敏感物种. 这4属(5种)两栖动物可以作为相关污染物的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物种.   相似文献   
56.
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二恶英类的毒理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二恶英类污染事件和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涵盖了分子毒性机理、致癌毒性、非致癌毒性和非致癌剂量-效应风险度评价方法等诸多领域,其中TCDD毒性效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研究和对人体健康非致癌效应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毒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采用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协同探索了五氯酚钠(Na-PCP)、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和正常生活区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实际用药区居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用五氯酚钠与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其彗星率与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效应关系;基本的联合毒性作用推测为Na-PCP中的杂质PCDs与PCDFs等多种化学物质会损伤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其毒性作用比单一的二(口恶)(口英)类物质作用强.  相似文献   
58.
Na~+-K~+-ATP酶活力与取代芳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环境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原理,检测了38种取代芳烃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金鱼(Carassias auratus)肝细胞内Na~+-K~+-AT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给出了Na~+-K~+-ATP酶活力(A)值与取代芳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方程.  相似文献   
59.
国五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环境污染及毒性效应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现阶段尚未发现国五和国六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性及比较的研究报道.该文选取国五与国六两类汽车为研究对象,对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排放情况及主要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选用发光菌为受试生物,研究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①单位距离下,国五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质量分别为(8.81±2.92)和(1.51±0.35)mg·km-1,表明单位距离下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质量显著低于国五汽车;②在检出的SVOCs中,多环芳烃为国五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③国五货车、国五轿车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对发光菌的EC50分别为42.00、41.99和5.37 mg·L-1,表明本次的研究车辆中单位质量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毒性高于国五汽车.研究结果表明国六标准的实施可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还应继续开展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