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含萘磺酸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章晋门  卢钧  刘晓琛  陈泉源 《环境科学》2020,41(9):4133-4140
萘磺酸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本文选取H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为特征污染物,比较了碱活化、热活化以及碱热复合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H酸的效果并讨论了其他因素对复合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活化中氧化钙投加量从0增加至1 250 mg·L~(-1),反应100 min后H酸的去除率由42.5%升至82.8%.热活化中H酸的去除率与温度正相关,在65℃时H酸去除率为77.5%,反应的活化能为37.85 kJ·mol~(-1).复合活化虽然加快了反应速率,但高温下PS迅速分解导致对H酸的降解效果不如单一热活化, PS浓度的改变并未显著提高H酸的去除率,无机阴离子CO_3~(2-)不利于H酸的去除.复合活化对H酸的矿化效果不理想,TOC去除率仅为16%.利用GC-MS鉴定出H酸的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是对-苯二甲酸,表明萘环打开后可能生成了邻-苯二甲酸酐.  相似文献   
212.
“十三五”期间总磷成为长江经济带水体首要污染因子,长江流域的总磷污染开始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国“三磷”〔磷矿、磷化工(含磷肥、含磷农药、黄磷制造等)、磷石膏库〕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7省市,企业分布与长江总磷污染程度呈正相关.介绍了我国“三磷”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梳理长江经济带7省市“三磷”行业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指出现阶段“三磷”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①磷石膏库防渗不到位、渗滤液无法有效收集;②磷肥企业雨污分流不完善、初期雨水收集设施不规范;③黄磷企业“点天灯”、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不严;④含磷农药企业母液处理回收难度大;⑤磷矿矿井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贮矿场雨污分流不彻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规范化整治建议,即完善企业雨污分流以及加强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含磷农药母液处理、磷石膏综合利用等.结合国家层面宏观管控要求,剖析了现阶段“三磷”行业环境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①完善“三磷”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②继续强化“三磷”排查整治专项行动;③加强环境综合监管力度及效能;④政策层面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13.
正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已经由最初的简易填埋,发展到目前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了质的飞跃;根据《2017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  相似文献   
214.
黄土坡顶裂缝成因及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坡顶裂缝是黄土滑坡的重要诱因,探究其成因机理及演化过程对指导黄土区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地质勘测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阶段"黄土坡顶裂缝的发育过程,即龟裂→发展→拉张→贯通→成型,认为黄土坡顶裂缝的发育成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外界蒸发、入渗,坡体内部水土相互制约、古土壤层"堵渗"、"阻裂"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混合成因。干燥蒸发引起的地表龟裂是裂缝起始孕育阶段,此后地表蒸发和地表水入渗则极大地促进了裂缝的发展,这个过程是裂缝发育的龟裂阶段;不均匀的干燥收缩使裂缝尖端同时受拉张、剪切共同破坏作用,这个过程是裂缝发育的发展阶段;前期次滑坡,拉张坡顶裂缝的同时,使坡内原生结构面张开,这个过程是裂缝发育的拉张阶段;坡顶裂缝汇水有优先向坡内环状裂缝渗流的趋势,贯通后裂缝深度大为增加,这个过程是裂缝发育的贯通阶段;古土壤高强度、低渗透性的特征具有"阻渗"、"阻裂"效果,制约了裂缝的发展,这个过程是裂缝发育的成型阶段。最后,以陕西泾阳南塬庙店西村黄土滑坡为例,实证了上述裂缝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15.
216.
基于流域水环境风险因子辨析,进行流域尺度水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并提出水环境风险调控策略。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梳理和辨析流域水环境风险源及其相关因素,从企业和工业园区2个层面探讨了水环境风险来源、风险指标体系构建、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流域特征和污染物成分、数量等与水环境风险水平的响应关系,从氮磷、有机物、重金属三个方面对流域水环境风险指数选用、风险分级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最后,从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流域水环境风险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17.
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引发众多环境问题,尤其会对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通过对城市化主要影响因子的识别分析,探讨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合肥城市化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合巢湖西半湖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合肥城市化主因子对巢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肥城市化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合肥城市化对巢湖西半湖水环境的影响呈增大趋势;1991—2008年巢湖西半湖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产业结构。建议加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巢湖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18.
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技术,AP1000是目前全球核电市场中最安全、最先进的商业核电技术。在役无损检测作为AP1000核电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之一,其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无损检测作业的成功与否。AP1000核电在役无损检测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检测工序复杂,因此核电厂无损检测服务企业必须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在役无损检测管理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19.
为揭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衰减机理,以指导甘油合成及菌株改造,对补料发酵后甘油的生成情况、葡萄糖的消耗情况、细胞内的代谢流量变化以及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补料发酵后葡萄糖的代谢流量分布发生变化,流向HMP途径和甘油合成途径的流量分别降低48%和33%,更多的碳流通过EMP途径形成副产物;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力下降,而丙酮酸激酶(PYK)活力上升.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关键酶ctGPD酶活力低下,流向甘油合成途径的碳流减小,还原力供给受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的衰减.  相似文献   
220.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PM2.5中二元羧酸类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来源、液相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昼夜共采集46个PM2.5样品,并对二元羧酸类SOA (包括二元羧酸、酮羧酸与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羧酸、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特征,而酮羧酸的昼夜变化特征与之相反.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特征以草酸(C2)的浓度最高,其次是丁二酸(C4)和丙二酸(C3),与受生物质燃烧较显著的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是相同的.C2/总二元羧酸的浓度(TDACs)、甲基乙二醛(mGly)/乙二醛(Gly)、C2/SO42-比值的昼夜变化特征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组成特征均表明济南市冬季夜晚气溶胶的氧化程度比白天深.C2及其前体物(Gly、mGly)与SO42-、相对湿度(RH)、液相水含量(LWC)与气溶胶的实际酸度(pHis)的相关性均较强,表明C2及其前体物是在液相中经酸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的.夜晚二元羧酸类化合物的δ13C值高于白天,且随着含碳量的升高二元羧酸的δ13C值随之降低.C2δ13C值随气溶胶的老化而偏正,这是由于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s)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