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倪娜  刘磊  徐晨杰  刘渊源  陆航峰 《环境工程》2013,(Z1):618-621,684
通过对杭州某污水处理厂退役场地环境总体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场地主要超标特征污染物是锌、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内堆场区域,内堆场土壤样品中重金属超标率为29%,最大超标深度为4 m,污染深度主要集中在0100 cm深度土层中。通过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退役场地在居住用地暴露情景下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退役场地致癌风险较小,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镍和铬是主要的非致癌风险污染物,主要的暴露途径是经口摄入暴露,基于退役场地后续开发利用规划,建议采用外运处置、客土封闭等技术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2.
黄静文  刘磊  颜晓元  遆超普 《环境科学》2023,44(6):3321-3328
过量的氮沉降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因此评估当前生态系统氮沉降临界负荷对区域氮管理及其污染控制至关重要.利用稳态质量平衡法估算了当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氮沉降临界负荷,并与氮沉降数据对比,获取了我国超过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大于56 kg·(hm2·a)-1,67%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14~56 kg·(hm2·a)-1之间,27%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小于14 kg·(hm2·a)-1.氮沉降临界负荷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地区和东南部分地区.氮沉降超过临界负荷的区域约占我国的21%,主要分布在东南和东北部分地区.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超临界负荷值普遍低于14 kg·(hm2·a)-1.因此,未来这些超过氮沉降临界负荷地区的氮素管理和控制更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3.
熊欢  范鹤  高俊峰  刘磊 《环境工程》2019,37(5):39-44
采用过磷酸钙-水泥(SSPC)及水泥(OPC)固化稳定铅(Pb)重金属污染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UCS)、毒性浸出(TCLP)试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固化体的力学和浸出特性,并通过形态提取(BCR)分析了固化体中铅赋存形态,结合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水泥(SSPC)和水泥均可显著降低固化体中铅浸出特性,过磷酸钙-水泥(SSPC)固化体的浸出浓度远低于水泥固化体,当过磷酸钙添加量分别为5%和10%时,固化体中铅浸出浓度低于GB/T 5085. 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形态提取试验表明:水泥(OPC)和过磷酸钙-水泥(SSPC)均可促使Pb从活性态(弱酸提取态)向较稳定态(可还原态、残渣态)转化,但过磷酸钙-水泥(SPCC)固化体中残渣态Pb的含量较高。基于改进BCR法获得F1(弱酸态)的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了固化后污染土中铅的生态风险等级,对比未固化土,生态风险等级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4.
刘磊  张敏 《四川环境》2011,30(3):133-138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环保投资范围的界定原则,解析了环保投资的内涵,从环保投资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等方面提出了环保投资的界定原则。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环保投资统计口径比较混乱,环保投资虚高,且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速度一直滞后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速度。建议明晰环保投资定位,优化投资结构,明确投资范围,统一统计口径,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保障投资金额,加强投资监管,提高投资使用效率,解决现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5.
近期以来,我国各地电梯事故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主要介绍乘坐电梯发生意外事件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避险知识及紧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36.
走进亚新科天纬(ASIMCO Tianwei),宽敞高大的厂房与其他制造企业别无二致,但很快来访者就会被展示牌、墙壁和廊柱上体现着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那些朴素的语句和励志格言所吸引。让记者驻足的是公司200平米的培训教室墙壁上的一句话:我们不提供“终身的工作保障”,我们尽一切努力使员工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于是,记者的采访就从这句话开始了。  相似文献   
37.
在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相对于企业违约后需承担的责任.员工违约后承担的责任要小很多,而新近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于企业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的条件作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这是否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近年来,因员工违约引起的劳动争议在不断增加.企业该如何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成效,总结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0年来的经验,借鉴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经验,从环评机制、体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9.
委托代理关系失范、行政干预较普遍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公正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环评单位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是必需的,但简单脱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系统解决方案,其它隶属于有环境评价初审权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的环评机构比照执行脱钩。不仅如此,还应理顺评价各方的关系,可参考公共支出代理理论,借鉴荷兰环评市场经验,成立单独的中立机构。同时,明确相关方职责和责任,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40.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目前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尤其是如何保障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以及实施机制,然后通过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进行综合的阐述,主要包括“补偿标准的核算体系”、“补偿费用征收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监督机制”这几个方面,并结合山东省南四湖退耕还湿生态补偿实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和监督保障体系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