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蔗糖20g、酵母膏0.5g、脲0.5g、硫酸胺0.2g、NaCl 5g、水1000mL、pH值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的絮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2.
阐述了燃煤锅炉烟道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处理废水的机理 ,介绍了锅炉烟道气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3.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和生物学理论方面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4.
双室和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分为双室和单室燃料电池.简述了双室和单室MFC的工作机制,综述了双室MFC中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分割材料和单室MFC中"二合一"、"三合一"型以及无膜型电池的特点,比较并分析了双室和单室MFC在构型上的优缺点,以及两者在内阻、功率密度和库仑效率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展望了MFC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灭菌预处理污泥及其滤液产氢发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污泥中的固态物质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多聚糖等有机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生物制氢原料。灭菌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真空抽滤后去除掉污泥中固态物质得到滤液。将预处理污泥与滤液分别作为底物,接种产氢菌Pseudomonas sp. GZ1后产氢发酵。测定2种不同底物发酵反应过程中氢气的产量,以及底物的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pH值)。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预处理后的污泥滤液作为底物能够有效提高氢气产量。滤液发酵的产氢量达到了4.44 mg H2/g COD,比预处理污泥直接发酵提高了近3.3倍。本实验证明污泥中的固态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能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但实际上并不能被产氢菌有效地利用产生更多的氢气,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碱性工业废水输入工业锅炉湿法脱硫除尘系统,形成水膜与逆流而上的燃煤烟气充分接触,并与其中的SO2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3和NaHSO3和水。此技术应用于某化工厂,SO2去除率为82%,除尘率为95%,用作脱硫剂的皂化废水经烟气中微小碳粒吸附,COD降低20-30%。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利用我国目前最大排放的印染,造纸,制革等碱性工业废水进行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技术,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该技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少,特别适用于缺少技术和资金的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碱性工业废水在锅炉烟气脱硫除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利用印染废水、造纸黑液、制革废水等碱性工业废水进行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工艺,阐述了废水pH值、液气比、进气SO_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利用碱性工业废水脱硫除尘,其脱硫率平均可达80%~90%,除尘率达95%.  相似文献   
29.
培养基对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培养基成分种类及其用量对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C/N比对菌产絮凝剂有利,碳源中的蔗糖是菌株Aeromonns sp.N11产絮凝剂的良好碳源,氮源以采用复合氮源为佳。培养基中加入酵母膏有利于絮凝剂的产生。NaCl能够促进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碳源蔗糖和氮源脲对菌产絮凝剂的影响最大。利用正交实验得出产絮凝剂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蔗糖20g/L,酵母膏0.8g/L,脲0.5g/L,硫酸胺0.5g/L,NaCl7g/L。  相似文献   
30.
前言碱性印染工业废水在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占相当的比例。例如仅四川全省纺织工业废水年排放量就达3700万吨,上海市200家纺织印染工厂每天排放印染废水达50万吨,大量印染废水排放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了各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仅仅还是把印染废水作为一种有害环境的废物进行治理,没有考虑到如何开发利用碱性印染废水中所含有的大量NaOH、Na。CO。等碱性物质。如印染废水中的退浆、丝光、烧毛、煮炼、染色废水PH值都在12以上,含碱量达到每吨废水为8~12公斤,这样大量的Al业用碱达不到回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