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88篇
安全科学   497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282篇
综合类   1555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然植被退化,部分转变为人工植被和人类聚居区是干旱区绿洲过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植被碳储量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论文尝试采用CASA模型及1976—2007年4期9月份Landsat卫星影像估算玛纳斯河流域9种植被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并通过植物枯损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植被碳密度,进而估算出流域内各类型植被碳储量,最后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的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76—2007年间,受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品种变化影响,绿洲农田植被碳密度变化较大;同期流域植被碳储量共增加了50.50×104t C,其中林地被乱砍乱伐,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退化为荒草地使得流域植被碳储量减少了1.21×104t;林地、农田、荒草地以及未利用地之间的转移使得流域植被碳储量总共增加了18.52×104t C。研究结果显示,流域内植被碳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农田是影响流域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覆盖水量的监测点优化选址法的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选址的方法,分析了覆盖水量法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水量指数的改进方法,在评价节点的代表性时,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总覆盖水量和覆盖水量时间分布对节点代表性的影响,提高了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择的准确度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为了提高优化问题求解的速度,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问题,并将此两类方法应用于2个案例管网.对于案例中的管网,采用布设7个监测点,可有效监控所有95个节点中85%以上的管网水量.同时,实际案例管网的应用表明,与覆盖水量法相比,覆盖水量指数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基于此建立的给水管网在线监测网络能够更好地代表管网的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993.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开发和利用煤层气不仅可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本文结合重庆市松藻矿区蝶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分析评价了松藻矿区煤层气利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结果表明,煤层气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办公建筑节能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天津某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实地的建筑节能调研和测试,对目前办公建筑中存在的不节能现象和问题进行剖析,找到办公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分析指正。  相似文献   
995.
RIP-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去氮效应的流域尺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官厅水库库滨带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流域尺度岸边带去氮负荷估算的生态水文模型——RIP-N(Riparian-Nitroge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2007年3~9月间岸边带去氮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在延庆水保站开展田间尺度的野外模拟实验,结合室内外试验分析和以往研究成果,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RIP-N模型包括土壤化学过程模拟和植物生长过程模拟.前者包括土壤反硝化模拟、硝化模拟和氨挥发模拟;后者包括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模拟、植物生产力分配模拟和植物营养元素吸收模拟.结果表明:①RIP-N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决定系数大于0.5,证明该模型在空间尺度模拟上的有效性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官厅水库库滨带流域3~9月对N的总去除量为5.91×103t;③RIP-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去氮环境效益分析表明,当前库滨带土地利用格局中,滩地、林地和草地是去污效果较好的土地利用类型,3~9月对流域的去N量占流域总去N量的76.5%,在非点源污染防治中起到"汇"的作用;但是研究区中专属湿地的"汇"作用表现不明显,3~9月去N量仅占流域总去N量的5.9...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性质污泥在模拟填埋场中的稳定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确定污泥达到稳定化所需的时间,研究了污泥及改性污泥在填埋后的稳定化进程.结果显示,经过498d的降解,生物污泥、生物污泥+矿化垃圾和化学污泥中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为67.1%、61.6%和30.5%.污泥初始有机质含量越高,总降解率越高.生物污泥较化学污泥易于降解.按照污泥中的有机质降到100mg·g-1预测,污泥填埋场达到稳定化所需时间约为3年;按照生物可降解物质(BDM)降到4.76%为污泥达到完全稳定状态预测,污泥填埋场达到稳定化所需时间是2.9~4.7年.从上海老港污泥填埋场多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污泥填埋场在封场3年后即可达到稳定化,所形成的矿化污泥即可开采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7.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成熟;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环境领域特别对污染物判源及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与降解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降解机理和效率.结果表明,铁还原带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平均降解效率达86.24%,其次是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硫酸盐还原带和产甲烷带,分别平均达到75.93%、79.81%、74.02%和65.09%;厌氧还原环境可能对苯并噻唑、安替吡啉、茚等物质的降解起重要作用;萘、环己酮、部分环烷烃等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最大降解效率也不同,如1,1,1-三氯乙烷和邻二甲苯在硫酸盐还原带中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80%和71.43%;三氯乙烯和MTBE则在硝酸盐还原带中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81.25%和92.58%;而苯在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均被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一起由竹夹板着火引起的空罐爆炸事故,事故原因是竹夹板被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从而引发了爆炸事故,提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城区和北京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共设置5个采样点,2009~2010年分季节采集环境PM<,2.5>,并分析其中的无机水溶性离子,进而研究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PM<,2.5>污染较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浓度均超过了100 μg/m<'3>;5个站点二次离子(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