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空气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我国目前尚未有一套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颗粒物基准体系,导致其来源、暴露水平、健康和环境风险信息量不足,相关标准制、修订的依据不足. 解析了美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模式,并追踪了美国基准文件的发布历程和世界卫生组织导则值的发布和修订历程. 辨析了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内涵,分析了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的支撑作用. 综合国外环境基准体系框架构成和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污染源—环境空气浓度—暴露水平与剂量—健康/环境效应与风险”的各环节研究方法与目标,提出了“2-4-4”基准研究框架体系,即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包括空气颗粒物人体健康基准和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两部分,其中人体健康基准包括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个体暴露、剂量-效应关系及人体健康效应四部分,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包括颗粒物对生态系统、能见度、建筑物和材料、气候的影响四部分. 建议我国应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近期发展的暴露组学方法,系统研究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载带的有毒有害组分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风险;基于我国人群或区域调查结果,建立我国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定期发布质量基准文件.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淄博市道路尘细粒子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和生态及健康风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淄博市8区县共采集97个道路尘样品,使用再悬浮系统将道路尘中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悬浮并采集到滤膜上,通过ICP-MS和ICP-OES分析测定其中的18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Ca的质量分数ω(Ca)最高,均值达到120307.7 mg·kg-1,是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的7.2倍,ω(Zn)、ω(Cu)、ω(Sb)和ω(Cd)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3.9、11.7、13.3和29.6倍.地累积指数(Igeo)表明,道路尘细粒子中Cd、Zn、Cu和Sb这4种元素受污染程度较高,冬季都受到了重度以上的污染.富集因子值(EF)同样表明,道路扬尘中的Cd、Zn、Sb和Cu这4种元素富集比较严重,受人为影响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生物质燃烧、燃煤、机动车排放、钢铁冶炼和土壤扬尘为淄博市道路尘中金属元素的5个主要来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的潜在风险和总的潜在风险在3个季节都达到了极强且在冬季最高.健康风险评价显示As和Pb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Cr存在致癌风险.总之,淄博市道路尘细粒子载带金属元素受人为源影响,在冬季污染较强,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对儿童具有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对于道路尘的源头控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3.
为认识淄博市近年来大气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山东省淄博市1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016-2019年近地面O3的连续观测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淄博市2016-2019年ρ(O3-8 h)(O3-8 h为O3日最大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范围为184~203 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的1.15~1.27倍.②ρ(O3-8 h)季节性变化呈夏季(155 μg/m3)>春季(129 μg/m3)>秋季(104 μg/m3)>冬季(60 μg/m3)的特征;ρ(O3-8 h)月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186 μg/m3)和9月(147 μg/m3);ρ(O3-8 h)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117 μg/m3)出现在14:00左右.③ρ(O3-8 h)空间分布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点,并具有区域均匀性发展趋势.④CO、NO、NO2和NOx等前体物浓度均与ρ(O3-8 h)呈负相关,但在夏季相关性较差;冬季夜晚局地污染物对Ox的贡献大于白天.⑤ρ(O3-8 h)与温度和风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当风向为西南风时ρ(O3-8 h)较高.研究显示,淄博市O3表现为典型的光化学生成特征,2016-2019年O3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14.
115.
在国际环境与贸易纠纷中,墨西哥诉美国的金枪鱼/ 海豚纠纷案,几乎涉及环境与贸易争议中所有的关键问题,包括产品和生产方法问题、单边贸易主义与国际标准问题、国内环境法规的域外适用问题、环境标识问题以及 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的环境例外措施的适用等。  相似文献   
116.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已经使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并已引起环境管理部门和理论界的广泛讨论。明确环保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至少有两个基本问题必须回答。其一是环保机关的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被提起诉讼;其二是环保机关对污染赔偿纠纷所作的处理决定能否被起诉。一、环境机关的哪些行为可以被提起诉讼环境行政诉讼应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环保机关为被告,这一点是肯定的。但环保机关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为被起诉的理由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受案范围》的规定,除了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可以被起诉外,公民或组织不服环保机关对某种问题采取的一些强制措施,都可依法以环保机关为被告提起诉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微波诱导水解法快速制备了纳米TiO_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SEM、BET和ED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制备出平均粒径约7.5 nm的锐钛矿相纳米TiO_2。采用该催化剂(加入量0.5 g/L)对盐酸四环素(TC,100 mg/L)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40 min时降解率高达92.9%,60 min时TOC去除率为81.7%,明显优于市售P25纳米TiO_2。这主要归功于所制备纳米TiO_2表面残留的有机物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能力,以及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溶液p H为9时TC的降解率更高。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活性基团捕获实验表明,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空穴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设计备选指标集,采用频次分析法进行指标初选,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精选,建立由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将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某水电站建设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站运行以来总体上有利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0.
园林绿化废弃物逐年增加,成为第二大固体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一种资源浪费,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关注其资源化利用情况。对目前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探索过程、常见的处理途径进行了汇总和介绍,并提出了需要改善的方向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