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51.
<正>7月28日,受台风“杜苏芮”登陆影响,福建各地因持续强降雨出现积水涝灾,人员受困、房屋桥梁受淹、道路交通中断等情况,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闻令而动,全力投入到防汛抗台救援任务中。据了解,防范台风“杜苏芮”期间,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累计动用871人次、车辆119台次,派出力量前置到南平光泽、三明永安、三明清流、泉州安溪、龙岩漳平和连城、厦门集美7个重点方向备勤,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厦门等方向担负转移群众、解困群众、洪涝排险、道路抢通、护坡加固等任务18起。截至7月31日,共救助转移群众1643人,清除倒木抢通道路25公里,加固护坡、抢救设施300余处,发放物资500余件,在重点目标排涝35万立方米,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肯定。  相似文献   
252.
西北主要城市生活用水中氡及其剂量当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新卫 《环境化学》2004,23(3):345-348
分析了生活用水对室内空气中氡的贡献,并估算了水中氡剂量当量的大小.研究表明,西北地区主要大城市生活用水中氡的浓度差异较大,其中宝鸡和咸阳两市居民自备井水中氡的浓度较高,兰州市水中氡的浓度最高.西北地区主要城市生活用水中氡的释放量占室内总氡的3.30—24.47%,水中氡剂量当量不大,最高值为环境天然辐射剂量当量的17%左右.  相似文献   
253.
利用包头市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包头市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O_3日最大8 h均值有26 d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且主要出现在6—8月,夏季O_3污染问题突出。白天太阳辐射较强,O_3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夏季O_3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冬季早1 h,这与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有关。O_3前体物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O_3浓度呈相反规律。东河鸿龙湾离城区相对较远,颗粒物浓度低,太阳辐射较强,致使O_3浓度高于其他点位。  相似文献   
254.
从空间效应视角下分析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为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于2003~ 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座城市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应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刻画和识别,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现持续扩大化特征,并伴随着极化现象.(2)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状态,而是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局域空间格局以HH和LL为主,以LH和HL为辅.(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会带动邻近城市土地开发强度.(4)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第二产业、城市交通和房地产投资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第二产业对邻近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城市交通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据此,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考虑城际之间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255.
以中国1982~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经济增长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非单调类转换函数模型最为恰当;(2)当转换变量介于临界值30 542.404 43亿元和37 595.594 26亿元之间时,转换函数为0,模型完全表现为线性形式,当转换变量等于临界值时,转换函数为0.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的速度一般;(3)当转换变量小于30 542.404 43亿元或者大于37 595.594 26亿元时,转换函数值迅速向1转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就会显现,此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1%,将会引起当期经济增长1.829 03%的变动。  相似文献   
256.
利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的数据,针对近45 a(1970~2014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采用数理统计和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山东和河南是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的省份;山西和内蒙古是受灾率和成灾率最高的两个省份;旱灾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波动明显,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持续上升;东北地区旱灾比重增加,低温灾害有所减轻;华东地区洪涝、低温和台风灾害比重增加;华北地区低温和风雹呈现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台风灾害增长显著;西北地区风雹和低温增加;西南地区旱灾和洪涝走势相反;中南地区旱灾减轻,洪涝加重;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尤为明显;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57.
基于决策树技术及在线监测的水质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北方某城市水源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决策树技术,具有较强可视性和实际应用,以及能预测次日源水中叶绿素水平的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将某城市水源在线监测的溶解氧和太阳辐射照度数据转换计算为每日平均标准偏差及均值,并与每日定时取样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一起作为预测因子,通过将115组数据的前10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预测次日叶绿素水平决策树模型,并采用后15组数据进行模型的仿真预测检验,结果只有3 d的预测出错,预测准确率达80%.并讨论了模型建立对数据的要求及解读预测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8.
围绕致灾源危害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3个层面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常州市各区域为研究对象,统计人口密度、人均GDP等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实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借助ArcGIS软件绘制风险分布示意图。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新北区风险等级为“较大风险”,金坛区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其余区域为“一般风险”,为其他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9.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文章首先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进行阐述,然后对近30年来的气象灾害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粮食产量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相应年份的产量为负相关.从时间序列来看,1997年,2000-2001年和2003年全国总受灾程度较为严重,均超过5×107hm2,成灾面积均为3×107hm2.2004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全国受灾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我国灾损较为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按区域划全国灾害受损程度依次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此外西南地区四川也较为突出.气象灾害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二者所占比重为70%~85%.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趋利避害,保障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0.
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在鱼全中的生物富集因子(BCF)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以80种非极性化合物BCF实验值为基础,建立了根据MCI估算BCF的定量模型。利用Jackknife法按分且和单个化合物随机抽取等方式对模型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表现出较强的统计稳健性,但个别化合物的存在对模型精度有一定影响。在不同类别化合物与模型Jackk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