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染毒细胞以及细胞质中对-正壬基酚(4-n-NP)的含量,并初步探讨了4-n-NP在细胞中的分布.在不同介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6.5%-98.9%之间.利用本方法测定实际样品发现:在浓度为10μmol·1-1和20μmol·1-1的4-n-NP溶液中暴露12h,105个细胞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21.0ng和43.0ng,而相应的细胞质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14.2ng和28.4ng,显示有67.6%和66.0%的4-n-NP分布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72.
微量Co和Ni对稻草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微量Co,Ni对稻草厌氧消化过程中的CODCr,pH,挥发性脂肪酸(VFA),产气量及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了Co,Ni和Co+Ni的实验处理,其产气量分别提高了39.0%,74.5%和115.0%;φ(甲烷)从44.9%分别提高到50.0%,52.2%和62.5%;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从39.3%分别提高到46.2%,47.6%和53.2%,CODCr去除率从42.4%分别提高到56.9%,57.0%和58.9%.投加微量Co,Ni对稻草的厌氧消化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种投加方式对厌氧消化系统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投加Co+Ni混合微量金属是提高稻草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官厅水库的日均进出流量、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官厅水库站点日气象数据等,建立不同控制条件下官厅水库水量变化与平衡模型,对水库水位和坝址下渗量的验证结果表明:水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利用模型计算了2002—2016年官厅水库水位、水面面积和水量变化,水库原调度方案下的流量收支(包括降水...  相似文献   
74.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样中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了二氯甲烷超声萃取、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带电子捕获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植物样品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方法.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RSD≤10%)、较低的检测限(MDLDBP=0.4ng·g-1,MDLDEHP=0.5ng·g-1)和较高的回收率(RDBP=87.3%,RDEHP=92.1%).用该法测定了太湖沉水植物中的PAEs含量,其中DBP在0.009-0.013μg·g-1,DEHP在0.026-0.106μg·g-1.  相似文献   
75.
太湖水源地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湖某水源地水样经C18柱富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定性测定其中的有机物.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采样,在检测到的近百种有机化合物中有40种出现频率很高,同时运用内标法对其进行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脂肪族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异氰尿酸三甲酯的相对含量较高,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6.
综述了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来源、浓度水平及限定标准,以及亚硝胺类物质(NAs)的生成机制、分析检测技术、控制与去除方法。指出,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消毒的重视和污水消毒的推广,应增加大范围水中NAs污染水平的调查工作,以及对复杂污水体系中NAs生成前体物的研究,优化和改进消毒工艺,减少NAs的生成,针对复杂水样建立准确可靠的NAs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7.
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开发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实现了反应区和沉淀区一体化,综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低、管理方便的优点,并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边坡防护林对相邻农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分别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地和玉米(Zea mays L.)地为研究样地,分别调查了有边坡防护林和无边坡防护林农田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显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 525只,隶属3门8纲18目25科。优势类群为正蚓科、蚁科、链胃蚓科和地幺蚣科,常见类群为铗科、蟋蟀总科、地蜈蚣科、大赤螨科、狼蛛科和跳蛛科。有边坡防护林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无边坡防护林农田(P0.05)。距边坡防护林5 m处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0 m处(P0.05)。对大型土壤动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后发现,边坡防护林明显增加了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数量,对杂食性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影响不明显。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柏木边坡防护林促进了相邻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9.
80.
坡耕地薄层紫色土-岩石系统中氮磷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鲜青松  唐翔宇  朱波 《环境科学》2017,38(7):2843-2849
于2015年两场代表性降雨事件下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1 500 m~2)水文过程驱动的氮磷地表和地下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前期土壤水饱和度和降雨量决定地表径流和裂隙潜流的产流深度和胶体浓度的基本水平;降雨强度则控制产流量的变化趋势和胶体浓度的峰值水平.(2)氮素主要以溶解态随裂隙潜流迁移;磷素则主要以细颗粒结合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3)氮磷迁移过程的水文驱动特征明显,氮素迁移主要受裂隙潜流的驱动作用影响,而磷素迁移则主要受地表径流的驱动作用影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坡耕地薄层土壤-裂隙母岩二元系统中氮磷迁移对降雨响应规律的认识,可为农业氮磷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田间数据支持并明确关键的水文调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