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典型毒害气体的FTIR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可以对空气、生物气以及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废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但是由于废气的成分复杂,红外吸收光谱互相干扰、重叠,往往难以辨认。本文用FTIR研究工业废气中主要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确定光谱分析时废气各组分的特征红外频率。分析对象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氰化氢、氯化氢、氟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和丙稀醛十二种物质。  相似文献   
202.
河湖疏浚淤泥的表征、絮凝和脱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锡锡山湿地公园河道淤泥及太湖贡湖湾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种淤泥的矿物组成、粒径分布及泥微粒表面基团、ζ电位等理化特性。以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polyacrylamide,PAM)为絮凝剂,对比分析了其在2种底泥絮凝分离、真空抽滤脱水过程中的作用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淤泥样具有相近的主体矿物组分、有机基团及ζ电位值,但有机质含量稍高的淤泥样中大颗粒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相比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在较少用量下即可获得较大絮团,但上清液浊度较高。絮凝泥在抽滤过程受絮团尺寸影响较大, PAM不同类型基团间的差异对其影响较小,但对趋于平衡后的泥饼含水率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3.
通过在全球8个站点开展的自然老化试验,考察聚碳酸酯(PC)材料在老化过程中的光学性能变化,分析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对PC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材料的光学性能在湿热环境中下降程度最大,暖温环境中下降程度最小.通过对影响PC老化的环境因素的分别建立模型,量化比较了不同环境中太阳辐照、温湿度三种环境因素对PC自然老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4.
该研究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和K-means方法,以华中地区某铬渣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OM+K-means方法应用于场地地下水污染分区管控的可能性。通过监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场地地下水污染特征,发现Cr (Ⅵ)、CODMn、SO42-、TDS、NO3-、NH3-N、Mn为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基于SOM+K-means分析挖掘,并基于空间插值方法,将研究区地下水分为4类区域,并识别出每类区域需重点关注的污染指标。结果显示:类别Ⅰ需关注NO3-;类别Ⅱ需关注Cr (Ⅵ)、CODMn、NO3、TDS、NH3--N;类别Ⅲ需关注SO42-;类别Ⅳ需关注Mn。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地下水污染分区管控,对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5.

控制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已成为碳减排的重点方向之一。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推荐方法核算了天津市2009—2018年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时间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Kaya恒等式和LMDI加和分解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恒等式,分析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填埋处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中,经济产出效应(ΔY)对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的驱动作用最大,碳排放强度效应(ΔCF)次之,生活垃圾排放强度效应(ΔWI)和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强度(ΔWS)对碳排放具有负向作用。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垃圾焚烧处理占比以及提高填埋场甲烷回收率是未来主要的减排方向。

  相似文献   
206.
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土培养法,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丹对蚯蚓14d LC50为162.09mg·kg-1,属低等毒性;呋喃丹对蚯蚓14d LC50为3.11mg·kg-1,属中等毒性.2)林丹在急性暴露期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在亚急性暴露期低浓度林丹对蚯蚓生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林丹则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呋喃丹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期对蚯蚓的生长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3)林丹和呋喃丹均可显著抑制蚯蚓的繁殖能力.4)林丹和呋喃丹均可对蚯蚓皮肤结构造成损伤,林丹的损伤程度较严重,呋喃丹相对较弱.5)LC50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初步判断,而生长抑制率和幼虫孵化数是更加敏感的评估农药对蚯蚓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7.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冉圣宏  吕昌河  贾克敬  齐永华 《环境科学》2006,27(10):2139-2144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校正,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自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1996~2004年)我国不同省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内全国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整体增加了0.91%.其中正向变化最大的省份是天津市,其生态服务功能增加了5.69%;负向变化最大的省份是上海市,其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9.79%.对不同生态服务类型的变化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中气候调节功能增加最快,1996~2004年间全国增加了3.43%;生物资源控制功能下降最快,期间下降了2.26%.研究还认为,引起我国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内全国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增加,而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全国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8.
王佩  黄欣怡  曹致纬  吴朝阳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22,43(11):4801-4809
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氟化工行业为例,探讨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和臭氧层消耗物质(ODS)两大类新污染物的共排放问题.从生产过程上解析两类物质的共生产机制,构建其内在联系;在排放途径上分析其差异性及交叉过程,剖析在样品采集、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挑战.在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综合评估了两类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产生的生态和人群健康风险、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暖化效应.进一步拓展利益相关方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质量平衡分析的视角,为新污染物共排放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9.
官厅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官厅水库周边2~10 km范围内系统测定了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Cd是该区域主要的污染物,检测值(0.68±0.17) mg/kg相当于国家1级标准的3.4倍,40%的区域超过国家2级标准.土壤中7种重金属(Ni除外)的空间变异主要缘自于施肥、耕作及种植制度等人为活动引起的随机性因素,空间格局呈现西高东低,并呈洋河至怀来县区段污染最重的趋势.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Cd均显著高于其他重金属元素,复合污染指数呈库北高于库南,西部高于东部的空间趋势,复合生态风险指数南北向也有类似分布特征,东西向集中在怀来县、延庆县和中部北辛堡镇3个区域,说明高环境污染区将伴随高的生态风险,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镇区域更容易引起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10.
为评价实现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论文应用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减排政策下的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40元/t CO2碳税,将碳税作为政府收入、 居民收入、 削减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税、 以及用于非化石能源投资,2020年所能实现的减排量分别相当于CO2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5.87%、 35.80%、 35.07%和40.13%,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占到总消费量的10.99%、 11.00%、 10.75%和15.82%。政策情景下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GDP的损失不超过0.2%。综合考虑到减排效益和经济影响,将碳税收入用作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而且对于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