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篇 |
综合类 | 38篇 |
基础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对比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有效改善两者单独厌氧消化易出现的挥发性脂肪酸积累和木质纤维素难以降解等问题,并回收生物质能.在中温(35℃)和高温(55℃)条件下,对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进行了序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料的挥发性固体(VS)浓度为3 kg·m~(-3),中温条件下,物料进料比(VS/VS)为9∶1时,单位有机负荷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高,为272.0 mL·g~(-1);高温条件下,进料比为5∶5时,单位有机负荷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高,为402.3 mL·g~(-1),分别显著高于两温度条件下餐厨垃圾单独厌氧消化的结果(中温218.6 mL·g~(-1),高温322.0 mL·g~(-1)).高温条件下物料中的碳流向甲烷的比例高于中温,且两物料混合消化促进碳流向甲烷.高温下木质纤维素总降解率为34.7%~45.8%,高于中温的12.6%~42.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细菌与古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和真菌的内转录间隔(ITS)序列信息,结果表明,高温下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中温条件,可解释高温下木质纤维素总降解率更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模式,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从大型企业、工业园区或镇市三个层面构建包含有工业企业、商业办公区、居民区、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及水体在内的多主体的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形成以水为物质和能量载体的新的利用模式。以污水厂和热泵为中心的江苏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力集团)的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可实现集团内的废水零排放,回收的能源占恒力集团能源年消耗量的9.4%,年产生效益约4820万元。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思路为当前我国各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34.
强化两相污泥高固厌氧消化系统的微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高固厌氧消化具有反应器体积小、能耗低、沼渣少等优点,但其相关机制尤其是微生物机制研究还非常有限.利用16S rRNA克隆文库技术,本研究考察了一个中试污泥高固厌氧消化系统稳定运行期的微生物群落.该中试系统采用"超高温酸化(70℃)-高温甲烷化(55℃)"的强化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的含固率约为9%.在总的固体停留时间仅15.5 d(酸化3 d+甲烷化12.5 d)时,系统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去除率为35.7%,甲烷产率(以CH4/VS去除计)为0.648 m~3·kg~(-1).两相的细菌组成差异较大:在超高温酸化相存在大量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的细菌;在高温产甲烷相则主要是降解纤维素等多糖和一些简单糖类的细菌以及长链脂肪酸降解细菌;两相中都存在降解简单糖类的细菌.两相的古菌绝大部分都属于Methanothermobacter,特别是高温产甲烷相检出的古菌100%都属于Methanothermobacter,由于仅在产甲烷相检测到沼气,这表明系统中的甲烷化过程主要通过氢营养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35.
36.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职业安全工作,不仅制定和颁布了职业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而且加强了职业安全的组织管理和监察。劳动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先后设置了职业安全的专管机构,陆续培训和配备安全技术干部。80年代,国务院曾多次指出,劳动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37.
中国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实测排放因子矩阵和排放源(污水处理厂)层面的活动水平,较为彻底地自下而上核算了中国2012年所有污水处理厂的CH4排放量.结果表明,中国污水处理厂总CH4排放为52642t,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39921t,占75.84%,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放12721t,占24.16%.福建、江苏、浙江等省的CH4排放量最高,宁夏、青海、西藏等省的排放量最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CH4排放占主体,主要原因是全国生活污水处理厂去除的COD量远高于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去除量.全国仅福建和江苏两省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的CH4排放量超过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量.相比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排放结果,本研究的结果比其低,主要是由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差异造成.中国99.93%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平均COD进口浓度都低于1000mg/L,85.94%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年平均COD进口浓度低于1000mg/L,导致厌氧工艺处理的COD量较少.中国污水处理厂去除掉的COD量仅是全国COD总去除量的小部分,而大多数(64.98%)的COD是在工业企业内部被去除掉的,而这部分废水的COD浓度较高,故企业内部的废水处理应该是污水处理部门主要的CH4排放源.此外,还有相当于全国COD产生量三分之一的COD排入自然环境,这一环节的排放因子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38.
为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地区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综合分析其社会稳定风险,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风险指标重要度,同时,构建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系统动力学(SD)模型,包含公众风险感知、工程固有风险、政府管理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4个子系统,全面系统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厘清其相关关系、模拟风险传播路径,并结合...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