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过去30年中,GDP年均增长9.81%的中国经济奇迹已为世界所见证,然而,繁荣背后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却往往被轻视.本研究基于1992-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对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路径作了实证分析与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虽然也会通过技术溢出等机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基于规模效应的主导作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仍将促使我国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总量增加.在现有国情下,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主要协调路径应在于: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强化市场换技术战略,提升外资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结构优化;保障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强化市场机制;加强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全民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荆州市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传输管理信息系统,对在检测和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尾气排放等相关数据进行采样,为交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显龙  周力 《环境科技》2005,18(2):19-20
医疗垃圾是一种含有大量病菌、细菌及化学药剂的危险废物,它的随意排放和不当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此介绍了沈阳市拟建的医疗垃圾焚烧厂采用的两段回转窑焚烧炉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镍老化液中镍、磷的处理与回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 Ca(OH) 2 作为沉淀剂 ,调节溶液 p H =1 2 ,在 80℃条件下反应 1 h,使化学镀镍老化液中镍浓度降到1 / mg· L- 1 ;分离沉淀后的溶液用硫酸调节 p H=8,按 Ca(Cl O) 2 与总 P重量比为 3 .5∶ 1 .0的比例加入 Ca(Cl O) 2 ,老化液中的磷酸盐通过形成沉淀得到去除 ,从而使化学镀镍老化液中的镍、磷含量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于含 Ni(OH) 2 的沉淀 ,以稀硫酸溶解回收其中的镍 ,剩余沉渣建议填埋处理 ;磷酸盐沉淀可以作为磷肥资源回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干湿结合法治理冲天炉烟尘及二氧化硫的工艺及治理效果,并对具体应用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下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发展理念要求,本文主要聚焦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绿色发展路径探讨。首先,概述了近2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定位演变特征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其次,深入分析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与挑战,包括园区空间范围的明确界定,减污降碳协同面临的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多系统融合等复合型技术难题,园区对“双碳”目标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充分不到位,以及管理机制仍存在不明确等方面。进而,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管理部门和园区视角,提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8项重点任务,以期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在江西和湖南两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试点对试点周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并检验试点溢出作用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的启动,引起周边农户水稻种植面积与水稻面积占比减少,但通过技术溢出使农户对耕地修复技术的采用量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靠近治理试点的区域,风险厌恶者减少水稻种植,但增加技术施用量治理污染;时间偏好低的农户等待政策试点范围扩大,不会改变水稻种植规模但会减少治理技术投入;随着试点间隔时间的扩大,位于试点区域周边的农户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但减少治理技术采用量.研究结论为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治理试点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与粮食产地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5-2008年中国雀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种植规模与单位产量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了产地转移对国家粮食总供给的影响.结论表明:①中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产业正分别向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等气候资源匮乏地区转移或集聚;②粮食产地转移的主导因素在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业与非农的成本收益比较,而气候变化因素仅处于附属地位;③基于规模效应、牧入效应以及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东北三省、河南、内蒙古等地区的增长潜质往往优于其他地区;④落后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产与政策成本,往往要低于发达地区保留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粮食生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具有可持久性.粮食产地转移过程中,并未呈现粮食供给安全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中国应该在气象预报、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中低产田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摒弃区内平衡的传统观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并辅以国家粮食储备战略应对特大灾害的供给风险.  相似文献   
19.
评估结果表明,荆州市和洪湖市的大气质量等级为一级(优),石首市、公安县和监利县的大气质量等级为二级(良),松滋市的大气质量等级为三级(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公路桥梁施工包含大规模的高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挂篮悬浇施工,高处作业量大,安全风险点和隐患多,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本文总结了苏州市西环高架南延工程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的过程及控制对策,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