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宏春  姚震 《环境保护》2020,48(9):11-17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文章分析了治理体系的内涵、理念、各主体责任,指出现代化治理体系是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升华,其根本在于保障治理体系的切实落地.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地方探索是落地见效的保障,要尽量避免传导机制失灵,严格问责追责监督管理,以正确的办法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42.
43.
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多发,远离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由于距离远远输成本高使自然资源失去了价格上的部分优势。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趋利避害,推进城市化,依靠科技创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4.
2013年,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年初东部地区持续的雾君天气成为国际社会和媒体"热点",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报纸、网络甚至国外媒体,几乎都有报道、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45.
一 1997年闵毅梅在<环境导报>上发表了一篇介绍德国的<循环经济法>文章,此后循环经济这个词才引入中国,国内的一些专家相继发表文章.而真正在国家层面上使用循环经济一词是在2002年后.2002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二届成员国大会讲话中指出:"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6.
水资源危机在我国已显端倪。本文主要讨论水资源分布特征,随着人口急增以及水资源超采不合理使用,已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水质恶化等。为此,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对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为环保这一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为促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展望未来,必须正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污染治理的长期性,更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8.
企业是经济发展主体.国家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落实到企业的行动中。新汶矿业集团适时提出了“煤炭产业集中化、非煤产业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改变单一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围绕煤炭生产这一主导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着力构建“煤、电、化(煤化工、盐化工)、建材”的新型产业格局。着眼于煤炭相关产业的全面升级.大力发展“煤基多元化”产业集群;着眼于资豫型城市的转型.全力构筑“非煤集优化”产业链条;着眼于提升矿井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矿区煤炭资豫综合利用水平。以四大工业园区为依托.构建特色区域经济.探索出一条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等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从实质看,这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战略的有机延伸,目的是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从应用范围看,清洁生产在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在企业之间,循环社会则是全社会的.循环经济的出现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之所以在德国和日本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有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同时也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和公众要求.我国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优良传统,尽管出发点和运行方式与西方国家不同;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要求我们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导向,结合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选择发展重点,通过试点示范,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在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 。本文在分析绿色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绿色发展或绿色化为统领,加强概念集成,以利于公众理解和地方实施。建议绿色化要落实到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并提出工业绿色化要注重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的有机衔接,城镇化过程中绿色化应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和交通节能减排、促进域平衡发展等方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要注重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和废物排放、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从政策措施、信息技术革命、法规制度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