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静  崔键  王国强  马友华  关静 《生态环境》2007,16(6):1714-1718
大气湿沉降作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常规农作条件,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田间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红壤旱地牧草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和蔬菜冬萝卜(Raphanus sativus)连作期间大气湿沉降氮素特征,估算了湿沉降向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氮量,讨论了其对该生态系统氮素平衡的贡献。结果发现,该研究区域不同月份大气湿沉降T-N平均质量浓度为3.91mg·L-1,其中NH4 -N、NO3--N的分别为1.21、0.61mg·L-1;试验期间,湿沉降输入马唐-冬萝卜连作系统的T-N为34.34kg·hm-2,其中冬萝卜生长期最多,占67.88%,湿沉降T-N对该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盈余的贡献分别为12.97%、17.65%、48.90%。湿沉降T-N对马唐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盈余的贡献分别为6.45%、16.54%、10.57%;对冬萝卜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的贡献分别为24.86%和18.23%。红壤旱地普遍具有"酸瘦黏板"的特点,氮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和作物营养的必需元素,对作物产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2.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物种—生境关系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包括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多元统计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物种和群落的统计分析,归纳了各个方法的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栖息地适宜度时的优势和不足。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有二元、单变量、多变量3种格式,前2种方法只考虑单一因子,实际应用中多变量格式应用较多。多变量格式方法直观、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实际操作性强,是栖息地定量化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然而其对专家经验依赖较多,主观性较强。近些年来,多元统计方法在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它考虑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模糊逻辑法在处理栖息地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更合理的处理建模过程中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考虑了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考虑的变量数增加时,模糊规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给计算带来不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隐性地找出响应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其解释能力不足,并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排序分析或梯度分析可以对多物种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3.
典型红壤农田区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2006年,借助TH-150A采集器和微气象观测场对典型红壤区(鹰潭站)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与降雨进行定点观测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6年研究区气溶胶TSP质量浓度为17.07~266.11μg·m-3,月均值分别为104.57和101.73 μg·m-3,峰值分别出现在2005年的2月(201·71 μg·m-3)和2006年的10月(266.11 μg·m-3),最小值均出现在各年的5月,分别为29.76和17.07 μg·m-3.2个年份间气溶胶浓度变化差别较大,这与气溶胶自身特性、气象因素及周边环境相关.邓肯差异分析表明,研究区大气气溶胶浓度与降雨量、降雨频率分别呈显著线性负相关(n=24,P=0.007;n=22,P=0.000 2).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下游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下游主要水源地特点及水污染事故特征,以长江江苏段为例,建立整体一维、分段二维的水量水质预测模型,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于固定源、移动源等水污染事故风险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风险预警;将水质预测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技术有机耦合,研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可准确直观地表现水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为水源地水污染事故风险预警应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针对油井存在的盘根漏油、普通电机顶丝无法顸紧电机、普通防盗取样器防盗效果差等问题,介绍了研制的叠加复式盘根盒装置、万能顶丝及双重防盗取样器的使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这些装置能确保抽油机井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6.
焦作市雨水中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周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56-59,55
对焦作市的降水的pH值、重金属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浓度变化规律以及与pH值、温度、降雨量、其采样间气象条件的关系,从而推测出当前焦作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焦作市高新区属于弱酸雨区。其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Fe〉Cu〉Mn〉Zn〉Pb〉Ni;样品中Fe的浓度较高,且受pH值和降雨量的影响较大;Cu的含量基本上均在0.08mg/1-0.10mg/l以内,同时其浓度与降雨量呈正相关;Mn的浓度远远低于Fe的浓度,且在样品5和11中浓度达到峰值;Zn的浓度较高,且在样品5和17中浓度达到峰值。Ni和Pb的含量较低;Pb的浓度与pH值呈负相关,Cu、Zn、Mn、Fe四种金属的浓度变化与pH值的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RMn〉RFe〉RZn〉RCu;Cu、Zn、Mn、Fe四种金属的浓度变化与样品总体积的相关性总体上Cu、Zn呈正线性相关,Mn、Fe呈负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RFe〉RMn〉RCu〉RZn.  相似文献   
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地区的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大气中的多种污染因子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形成灰霾天气.本文基于2010年污染源普查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开展苏州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的排放评价,包括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交通排放量、生活排放量等;分析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交通等重点行业主要污染因子分担率,分析单位面积、单位人口排放强度,为苏州市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8.
79.
现阶段,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恶化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虽然现有研究从多方面探究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机制,但对政府推动型城镇化这一重要的宏观政策的关注不足。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推动型城镇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显著地减少了原县辖区内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即政府推动型城镇化对企业污染排放具有“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效应”来源于主动推动型撤县设区而非被动实施型撤县设区;相比于在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隶属于县级以上的企业中,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效应”在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隶属于县级以下的企业中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后,原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显著下降、基础建设性财政支出显著减少而民生性财政支出显著增加,说明撤县设区后,原县级政府财政收入的经济激励弱化,财政支出目标亦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有助于治理企业污染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