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543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复合污染状态下尾矿区有害化学品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混合尾矿浆及尾矿渣淋溶柱,研究选矿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静态分布及其淋溶作用,结果表明:①选矿药剂对整个尾矿区都污染,即使是水溶性好的药剂,它们在尾矿渣中的静态分布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油溶性好的药剂多存在于尾矿渣中,尾矿污染为多种药剂的复合污染,各种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总浓度成倍加大;②用尾矿渣淋溶柱测得单一药剂的淋溶值:25号黑药>MIBC> CN->二号油>乙基黄药>丁基黄药>Y-89黄药.但多种药剂复合污染时,药剂的淋溶距离明显加大,其中CN-和Y-89黄药加大近一倍.复合药剂污染加大药剂的残留期,也加大它们向地下水及其它水源迁移的几率.  相似文献   
62.
电增强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严和  全燮  赵慧敏  陈硕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6,27(6):1111-1116
研究了在电极化条件下,几种具有代表性污染物质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电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电吸附动力学比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其平衡吸附量在电极化下的增加量各不相同.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酚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0.008 3mmol·g-1增加到0.18 mmol·g-1,增加了17倍;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93mmol·g-1降到2.65 mmol·g-1.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胺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3.60 mmol·g-1增加到3.88 mmol·g-1;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20 mmol·g-1降到1.59 mmol·g-1.说明不同取代基的苯衍生物,电吸附改变量不相同,供电子基团的单取代苯,正极化都能明显增强其吸附量;但是吸电子基团的单取代,正负极化对吸附量的影响都很小;供体-共轭桥键-受体型结构的苯衍生物,正负极化都使其吸附减弱但吸附速率加快.静电作用在离子型污染物的电吸附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明生态因子对维西糯山药品质性状的影响,寻找影响维西糯山药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该研究采用GPS定位及“点对点”采样方法采集了不同生态区维西糯山药块茎样品和土壤样品各60个,对维西糯山药品质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了维西糯山药品质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筛选出了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并对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维西糯山药在不同生态区种植时,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可知,对维西糯山药品质指标影响最大的是粘液蛋白含量、皂苷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多糖与灰分含量;维西糯山药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扎子村>碧罗村>保和镇周边。(3)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全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交换性钙。(4)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最低温度和海拔是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显著气象因子。生长季最低温度与多糖和多酚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外,与糯山药其他品质均为正相关关系;海拔与多酚、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粘液蛋白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与多糖...  相似文献   
64.
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高效处理技术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关注的重点。采用微气泡臭氧化在水介质中通过吸收-氧化过程对高浓度甲苯气体进行处理,考察微气泡臭氧化强化甲苯吸收-氧化去除性能、机理以及水介质pH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能够强化甲苯气体在水介质中的吸收过程,氮气/甲苯微气泡在水介质中的甲苯去除率和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氮气/甲苯传统气泡,同时氮气/甲苯微气泡通过产生·OH氧化反应,使得平均甲苯氧化矿化率达到40.97%。微气泡臭氧化在水介质中对甲苯气体具有更高效的去除性能,臭氧/甲苯微气泡处理中甲苯平均去除率为97.08%,甲苯可被完全矿化而几乎无中间产物积累,其平均氧化矿化率为88.56%、平均臭氧利用率为82.54%、臭氧投加量与甲苯矿化量比值为1.26,处理性能显著优于臭氧/甲苯传统气泡处理。水介质pH对臭氧/甲苯微气泡处理甲苯气体具有一定影响,不同pH条件下甲苯气体去除率基本相当,但中性条件下甲苯氧化矿化率最高;碱性和酸性条件下甲苯氧化矿化率有所下降。微气泡臭氧化为高浓度VOC气体高效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5.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流域水环境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出发,结合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研究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调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随着滇池治理的进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成为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围绕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采用水资源全要素配置框架下的三次平衡分析理论,从整体上分析了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目标和措施。分析表明:在滇池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从总量平衡的理论上能够充分发挥引水工程的作用,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实现水量、水质供求的综合平衡。建议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为在滇池流域实施综合平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针对曙光油田稠油污水的特点,在原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处理能力,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不同的污染物采取优先强化处理和逐段处理方式,在曙四联进行了现场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及合理的加药量。结果表明: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后达到锅炉回用水指标,真正实现污水资源化。此项研究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8.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69.
对常州某农药生产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状况以及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苯系物和卤代烃为主。苯系物质量浓度为0~56.6 mg/kg,卤代烃质量浓度为0~1.14 mg/kg。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而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生产车间内的土壤VOCs生态风险较大,存在着对生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70.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分别是中国二氧化碳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正处于顶层设计初步实施阶段,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两项制度的融合,研究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最新改革形势,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应以降低制度设计和实施成本、减少政策实施阻力、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两项制度的定位、作用及衔接机制,分析关键结合点,以"构建协调一致的控制目标、建立统筹协调的技术方法、达到精简高效的管理效果"为原则,从明确法律基础、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方法、统一监管职责3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