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432.
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最快,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研究该地区地利用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对江苏省低碳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五期3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土壤样点数据、林地植被清查数据、农作物数据以及经验数据,分析了199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核算了其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 1995~2015年间,扬子江城市群约有15. 90%的土地发生了转移,其中,耕地作为主要的转出者,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的转入者,耕地转移为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4 161. 78 km~2,占扬子江城市群耕地转出面积的85. 86%,是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2) 1995~2015年间,由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扬子江城市群有机碳储量总量减少了472. 63×10~4t,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总量增加110. 28×10~4t,植被碳储量总量减少582. 91×10~4t;(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区域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导致有机碳储量减少406. 40×10~4t,占整个区域有机碳储量减少总量的85. 99%;(4)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可通过增加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区域碳储量,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扰动。  相似文献   
433.
通过高温活化的方式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探究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合成环氧氯丙烷废水中甘油吸附性能的变化,对活性炭吸附高盐有机废水中甘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改性条件改性后的活性炭相比于未改性炭,其对甘油的吸附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在活化时间2 h,改性温度800℃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对高盐有机废水中甘油的吸附容量最高达到59.93 mg/g。相比于准一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活性炭吸附高盐有机废水中甘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4.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和经济建设的引擎,是城市间相互协同,发挥聚集效应一体化城市群体。城市代谢系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力综合协调的自组织系统。城市代谢系统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城市人口负荷过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过渡消耗等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通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城市代谢理论,从不同维度系统分析闽三角城市群能值代谢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不同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2010—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总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重增幅较大,表明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为主,对城市群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人口增长、土地空间限制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从不同城市群之间对比来看,闽三角城市群与环太湖城市群在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方面略有差距,但在能值货币比率和环境承载力等指标方面表现较好,反映出闽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3)从城市群内部结构对比来看,厦门、泉州、漳...  相似文献   
435.
滇池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符合,为滇池的水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6.
循环经济建设中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系统进行物质流分析.按照系统的边界不同,物质流分析的研究通常分为3个层面--国家、区域及企业.在综合评述物质流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①建立统一的计算方法,对物质流账户指标用生命周期评价进行修正;②对高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企业的物质流进行分析研究; ③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以及对环境危害较大物质的物质流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37.
针对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对城市的功能影响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以及对于城市综合灾害防御和防灾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存在不足,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多层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和判断矩阵,实现了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估需求。研究根据城市安全韧性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评估指标的层级架构并计算其权重。运用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某特大城市开展案例研究,并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提升措施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38.
随着企业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逐步加强。但是,在企业安全教育中,囿于书本搞教育,坐而论道学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对新人厂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总是向他们讲授一些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防范要领等书面知识,即使通过了上岗前的安全考试,拿到了安全培训合格证,上岗后仍然难以达到岗位工作要求。有的人培训考试成绩很优秀,对安全规章制度背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439.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440.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生产岗位、文化程度、技能类型和工作经历,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使安全培训教育真正达到员工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目的,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要从培训工作量、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进行分类组合,做到“五坚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新职工的上岗培训。这里的新职工主要是指新上岗职工、转岗职工和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的职工。要严格执行未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