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2020年春节期间天津市重污染天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春节期间重污染天气污染特征,基于城区点位2020年1月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数据,开展天津市春节期间重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污染物输送叠加本地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春节重污染的发生,重污染期间天津市平均风速为0.97 m·s-1,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边界层高度为210 m,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差.春节重污染期间,天津市PM2.5、SO2、NO2和CO平均浓度分别为219、14、46 μg·m-3和1.9 mg·m-3,与春节前重污染相比,春节重污染期间污染程度有所降低,尤其是NO2浓度下降明显.PM2.5浓度空间分布表明,天津远郊区依然存在烟花爆竹燃放情况.春节重污染期间,城区PM2.5中主要化学组分为二次无机离子(NO3-、SO42-和NH4+)、OC、K+和Cl-,平均浓度分别为96.4、22.5、9.5和8.9 μg·m-3,在PM2.5中占比分别为41.3%、9.7%、4.1%和3.8%.与春节前重污染相比,受移动源减少、工业企业排放降低、工地停工影响,春节重污染期间NO3-、SO42-、NH4+、EC和Ca2+浓度及其在PM2.5中占比明显下降;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OC、K+、Cl-和Mg2+浓度及其在PM2.5中占比均上升.与清洁天气相比,春节重污染期间PM2.5中二次无机化学转化明显增强.PMF解析结果表明,春节重污染期间,天津市城区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无机盐、燃煤和工业、烟花爆竹及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和扬尘,贡献分担率分别为40.1%、30.6%、20.6%、6.9%和1.8%.与春节前重污染相比,春节重污染期间二次无机盐、机动车和扬尘贡献率分别下降25.5%、62.9%、71.4%,燃煤和工业贡献率上升51.5%,烟花爆竹及生物质燃烧源显著上升.无论是重污染还是非重污染,常态化还是特殊时期,二次无机盐、燃煤和工业排放始终是天津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始终是天津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2.
我国稻田镉(Cd)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氮(N)、硫(S)和铁(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Fe-N和Fe-S循环耦合体系,都与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运移密切相关.以N、S和Fe对水稻生长的营养供给为切入点,研发抑制稻米Cd累积的营养型阻控技术及产品,势必能为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根际袋-盆栽试验,分析硫酸亚铁(FeSO4)和硝酸铁[Fe(NO33]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活性变化与水稻体内Cd转运规律,探索糙米Cd累积的影响因素及制约机制.结果表明,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显著减小了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NH4Ac-Cd)含量,且前者减小的幅度(55.6%)小于后者(76.0%);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明显改变了水稻体内Cd分布特征,但前者增大了糙米Cd含量(0.6mg ·kg-1),而后者却减小了糙米Cd含量(0.1mg ·kg-1).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水稻根、茎和叶对Cd的累积量增大以及根、茎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增强,是导致FeSO4处理中糙米Cd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Fe(NO33处理中糙米Cd含量减小,则可归结为无定形铁矿物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铁硫化物与Cd共沉淀、茎和结节对Cd的累积量减小以及根、叶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减弱.本研究成果将为后期营养型阻控产品及施用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3.
梯级水电建设对澜沧江流域生源物质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道水体溶解无机氮(DI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 28~0. 60 mg·L~(-1),下游水库段DIN质量浓度显著增高,变化范围为0. 39~1. 15mg·L~(-1);上游自然河道段悬浮颗粒物δ~(15)N变化范围为4. 52‰~6. 72‰,下游水库段明显增重其变化范围为2. 3‰~11. 8‰.利用Isosource软件对悬浮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内工业及生活污水为悬浮物颗粒物氮素的主要贡献源,占比约为42. 43%;土壤有机质、大气沉降、农业化肥的贡献率分别为22. 38%、18. 16%和17. 03%;在该流域内上游自然河道段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土壤有机质以及大气沉降共同影响,下游水库段则主要受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同时小湾、漫湾、大朝山这3个库区内存在藻类吸收同化作用而使得悬浮颗粒物δ~(15)N变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4.
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是准确拟合土壤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变化、开展其三维空间分布模拟和估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基础.基于171个土壤剖面采样数据,利用指数递减函数拟合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分析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海拔、与河流距离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作用,进而揭示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有机碳均值分别为19.42、9.59、5.99和5.20 g·kg-1,表现出显著的剖面递减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上,占整个土壤剖面的质量分数为72.17%,是研究成都平原区水稻土碳源/汇的关键部分.拟合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指数递减函数的2类参数呈现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参数C和k的块金系数分别为55.400%和47.671%,表明成都平原区水稻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回归分析揭示,成土母质和土属是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主控因素,但海拔、与河流距离和土地利用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拟合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构建其三维空间预测模型和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应重点考虑成土母质和土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三峡库区汛末蓄水过程改变了支流库湾沉积物赋存环境,继而影响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水界面过程.本文通过对2016年8月(蓄水前)和10月(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的采集分析,分析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和支流库湾底部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赋存的环境条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PO3-4-P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蓄水后沉积物上覆水pH增加,碱性增强;Eh减少,还原性增强.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相对含量由Na OH-PHCl-POP转变为HCl-POPNa OH-P,沉积环境的改变是磷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沉积物中TP增加了1.3倍,上覆水ρ(PO3-4-P)是蓄水前3.7倍,间隙水ρ(PO3-4-P)是蓄水前8.3倍,增加了香溪河库湾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蓄水前后香溪河沉积物PO3-4-P总体均表现为"源",但PO3-4-P扩散通量由蓄水前的-0.002 9~0.005 9 mg·(m~2·d)~(-1)增加为蓄水后的0.006 7~0.107 1 mg·(m~2·d)~(-1),蓄水后香溪河库湾底部沉积物磷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炭颗粒,探讨制备过程中搅拌速率、硼氢化钠的投加速率、加炭时间、炭铁比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TEM、SEM、XRD、XPS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为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孔隙多,比较松散,纳米铁颗粒为椭球形,能负载在层状的活性炭上,活性炭能缓解部分纳米铁颗粒的团聚现象;在炭铁比为0.4,硼氢化钠投加速率为20 m L/min,加炭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500 r/min的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材料,其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4.3%。  相似文献   
147.
酸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怎么变酸了?雨雪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绵绵春雨是农夫们渴盼的甘霖 ;倾盆大雨洗去了夏日的暑热 ,也往往是洪水的前奏 ;一场秋雨一场寒 ,给大地带来了瑟瑟寒风和皑皑冰雪。然而工业革命之后 ,我们习以为常的降水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后科学家们发现 ,越来越多地区的降水正在变酸 ,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纯净的雨雪降落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其中形成碳酸而呈弱酸性。降水的酸碱程度是用pH值来表示 ,其范围为1~14。这由溶解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浓度决定。中性的溶液 ,如蒸馏水的 …  相似文献   
148.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关注,许多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新型建筑材料是一种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材料,其首先要具备时代性才能符合现代建筑要求,其次是要节能环保,以符合生态化特点,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9.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模型实验预测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模型实验预测旨在确定一次泥石流可能堆积泛滥的最大范围.通过泥石流不同冲出量、堆积区坡度和容重的31次模型实验,获取了泥石流堆积面积.最大堆积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实验数据.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次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并由实验资料确定了模型的修正系数.在云南和甘肃的应用实践表明,预测模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在我国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预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0.
用多硫化钠净化汞蒸气,国外已有报导。但关于炼汞尾气中汞蒸汽的净化,国内外尚无报导。为此,我们在沸腾焙烧炉和高炉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