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活性絮凝剂产生菌群的构建、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能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的复合菌群——复合菌群1(BAFRT4+CYGS1).为降低复合菌群1的培养成本,尝试用啤酒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并获得成功.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群1所产MBF的絮凝活性达96.8%.复合菌群1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79.2%和87.6%.  相似文献   
12.
应用悬浮填料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用悬浮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原水预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停留时间、气水比、温度、浊度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夏、秋、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停留时间为60min,生物预处理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温度低于8.5℃,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浊度对本工艺运行影响不大;气水比为0.375,足够满足生物预处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污水回用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概括地介绍了污水回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水质标准以及处理技术,并对其效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染料废水的污染特征 ,分析了相应的脱色机理 ,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对染料废水脱色处理的研究进展 ,并作了综合述评。指出了这种新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 ,试验结果表明 ,填料填充率为 5 0 % ,水力停留时间为 1h ,进水CODCr44— 2 32mg/L ,BOD519— 10 1mg/L时 ,出水CODCr34.1mg/L ,BOD59.1mg/L。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 ,进水氨氮≤3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 1.5h ,亦能取得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化学-生物絮凝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对16S rDNA V3区进行PCR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研究指出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测定了活性污泥中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细菌的属.结果表明,PCR—DGGE结合测序技术是一种完全可行的快速进行环境样品微生物研究的分析方法.图3表4参13  相似文献   
17.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试验的典型工况 ,分析了此工艺和化学絮凝工艺在水质修复方面的差别 ,讨论了加药点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优于化学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18.
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阐述了以石英砂、陶粒和弹性立体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等几种常见受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运动参数及处理效果,及国内以淮水为源水的蚌埠自来水厂、以姚江为源水的宁波梅林和和以深圳水库为源水的,3个日处理量分别为1万t、4万t和400万t的生物预处理工程情况,并对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艺的填料选择、挂膜、气水比和积泥反冲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NO3--N与较高浓度SO42-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的CO2-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CO2-MBfR)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出水NO3--N浓度均随着HRT的减小而增大,模拟废水中NO3--N的处理效果和电子通量分配比例均优于实际废水,但其电子通量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变:NO3--N和SO42-的电子通量分别在90.09%~97.49%和2.51%~9.91%左右.要实现实际废水总氮达到15mg/L的排放标准,需维持HRT不少于10.4h.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水中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研究了NO_3~--N负荷、SO_4~(2-)负荷、As(Ⅴ)负荷、氢分压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O_3~--N进水负荷的增加,As(Ⅴ)和SO_4~(2-)还原受到明显抑制,系统产生As(Ⅲ)和NO_2~-的积累;随着SO_4~(2-)进水负荷的增加,反应器内总砷去除率由78.6%(25 mg·L-1SO_4~(2-))降低至1.1%(200 mg·L~(-1)SO_4~(2-)),而此时NO_3~--N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同时,随着进水As(Ⅴ)负荷从0.25 mg·L~(-1)增至2 mg·L~(-1),出水SO_4~(2-)浓度明显升高,反应器内总砷去除率从70.0%降低至47.3%,而此时NO_3~--N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当氢分压低于0.06 MPa时,提高氢分压可降低出水As(Ⅴ)浓度,当氢分压高于0.06 MPa后便不再是控制因素.由于体系中氢自养还原微生物会优先利用NO_3~--N和SO_4~(2-)作为电子受体,因此,为了保证As(Ⅴ)的高效还原去除,必须控制氢分压在0.05~0.07 MP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