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为明确不同复方基质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生长影响效应,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方基质在其幼苗生长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复方基质处理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和根冠比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叶片数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M5(甘蔗渣∶珍珠岩∶河沙∶蛭石∶泥炭土=5∶1.5∶1∶1∶1.5)处理在幼苗个体形态指标上表现出较显著的比较优势,其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叶片数和单株干物重比CK分别降低了7.77%和15.90%,但其根冠比比CK显著增加了28.80%;其次为M1(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1.5∶1∶2.5)和M4(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5∶1∶1.5∶1.5∶1)两处理,与CK相比较,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3.30%和16.60%;其主根长和单株干物重与CK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其株高、叶片数和一级侧根数均表现较显著的负效应;表现较差为M2(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5∶1∶1.5∶2)和M3(甘蔗渣∶珍珠岩∶河沙∶泥炭土=5∶1∶1∶3)两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小球藻同步固定CO2、净化废水及生产蛋白质的潜力,实验研究不同氨氮浓度(30,60,90 mg/L NH4Cl)和CO2体积分数(0.038%和10%)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固碳、氮磷营养盐去除及蛋白质生产的影响,并将Logistic方程与改进的Monod方程相结合,描述小球藻比生长速率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0% CO2组生物量(380.16~499.52 mg/L)是0.038% CO2组生物量(44.73~120.00 mg/L)的3.54~8.30倍,同时,10% CO2组中氨氮和磷酸盐消耗速率明显高于0.038% CO2组。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固碳速率、蛋白质含量均与生物量呈正相关(R2≥0.83,P<0.05),且在10% CO2和60 mg/L NH4Cl条件下获得最大值,分别为0.21 d-1、42.62 mg/(L·d)和228.43 mg/L。此外,拟合结果显示Logistic方程与改进的Monod方程联合应用可较好地描述小球藻的生长过程(R2=0.39~0.96),且10% CO2条件下的营养盐更易被小球藻吸收。实验结果可为微藻同步固定CO2、净化废水及副产物(如蛋白质)生产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3.
森林灾害的评估方法,是森林灾害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建立森林的防预、治理、保险的综合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灾害经济评估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对这一涉及名学科、高难度的森林灾害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长江下游两岸发育有十多个侏罗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它们的构造背景不同,火山岩的组合面貌,岩石成分也有相应的差异。作者们认为这与部份熔融时和岩浆结晶时的条件有关。溧水、庐枞是其中二个较大,研究程度亦较高的火山岩盆地,故选择为探讨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间相互联系的典型地区。 我们的研究是在我所原庐江队和原溧水组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的,岩石硅酸盐分析均采自他们的资料,我们补做了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浆源和岩浆结晶过程做了探讨。痕量元素由江苏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与我所实验室分析,稀土元素由地科院测试所分析。  相似文献   
65.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铬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铬渣堆放所产生的含铬渗滤波已对周围的土壤、地下水乃至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铬渣得到治理的同时,含铬渗滤液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系统评述了铬渣渗滤液的各种治理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6.
太湖大浦口河口区沉积物中铁、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湖西部大浦口河口区沉积物中的w(Fe2+),w(TP)和w(Fe-P)及间隙水中ρ(Fe2+)和ρ(PO43-)的空间及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河道的各项指标均大于湖区及河口,而在河道与河口沉积物中w(TP)基本相似,均小于湖区. 在河口沉积物垂向剖面上,存在约5,9及11 cm 的3个明显变化阶段. w(Fe-P)占w(TP)的16.7%~47.8%,与ρ(TP)的相关性较好(R0.526),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Fe-P是重要的磷形态,厌氧状态下有向间隙水解析扩散的潜力,并形成Fe3+与Fe2+间的转换. 间隙水中ρ(PO43-)与w(Fe-P)/w(TP)和ρ(Fe2+)存在非对应性,但与ρ(Fe)呈显著相关(R0.853).河口区PO43-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复杂的水动力活动和地球化学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大气水进行定点周期性采集和监测,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表征大气水样受污染程度的重金属含量,包括Cu、Pb、Fe、Mn、Zn、Cd、Hg、As、Cr等9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大气水中主要污染重金属元素为Cu、Zn、As、Hg、Fe,其中Hg、As含量在秋冬季以及阴雨雾霾的特殊天气条件下尤其高,东郊监测最高As浓度为12.86mg/L,西郊监测Hg浓度高达17.55mg/L。从区域污染程度上说,西郊大气水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东郊较之稍轻。  相似文献   
68.
针对公路服务区传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启动调试滞后、占地面积大、湿地床易堵塞等实际问题,开展了改良人工湿地处理研究,选用废砖块、空心砖和废陶瓷等作为湿地填料,引入湿地模块化设计的理念,采用进水低位双泵控制系统及阶梯增加水力负荷和间歇投配的启动方式,在江西某服务区建设示范工程,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中城市绿化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69.
对南四湖湖区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14种金属元素可分为3类组合:Ca和Sr为第Ⅰ组元素;Al,Fe,Na,K,Mg,Ni,V和Ti为第Ⅱ组元素;第Ⅲ组元素包括Zn,Cr,Cu和Pb. 其中,第Ⅰ组元素在独山湖区及微山湖区质量分数较高,与第Ⅱ组元素变化趋势相反,这2组元素主要为流域自然来源;第Ⅲ组元素在老运河、白马河上游、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沉积物中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此外,其他表层沉积物中第Ⅱ组元素与第Ⅲ组元素质量分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选取流域非耕作土壤样品作为背景,采用参比元素校正及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对Zn,Cr,Cu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显示:老运河沉积物中Cr和Pb的富集系数为3.7和3.9,具有中等程度的人为污染特征.Cu和Zn的富集系数达到16.6和22.0,具备重或严重的人为污染特征.Zn和Cu在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白马河上游沉积物中的富集系数为2.0~7.1,具有中等或较重的人为污染特征.其余表层沉积物中Zn,Cr,Cu和Pb的富集系数均低于2.0,基本未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以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为例,将工程扰动区划分为河道工程区(Q1)、临时施工道路区(Q2)、弃渣场区(Q3)、取土区(Q4)、临时表土堆场区(Q5)等5个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VOR模型,构建山区河道整治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Q1区植被恢复潜力最强,生态健康等级为健康,属容易恢复区,Q4区、Q5区、Q2区生态健康等级为不健康,植被恢复潜力较弱,生态修复中须加大投资;植被恢复潜力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基况条件对植被恢复潜力影响较大,可通过人工干扰提高扰动区植被恢复潜力,提升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