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研究了太湖蓝藻水华期间不同湖区水体和底泥中产毒微囊藻与总微囊藻种群丰度.结果表明,湖区间产毒微囊藻种群和总微囊藻种群丰度明显不同:在水体中,竺山湾(N5)和梅梁湾(N2)产毒微囊藻和总微囊藻种群丰度高于贡湖湾(N4)和湖心(S4...  相似文献   
62.
铝对小麦的毒性及小麦抗铝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铝对植物的毒作用以及植物抗铝机理,研究了酸性条件下(pH4.4)铝胁迫对小麦的铝抗性品系TAM202和铝敏感品系TAM105的根和叶细胞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小麦对不同形态铝的吸收.结果表明,小麦主要吸收单核铝,抗性品系小麦TAM202吸收铝较少;在低浓度铝作用下TAM202培养后其营养液pH值显著升高;在不同浓度铝作用下,铝敏感品系TAM105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表明铝对TAM202的叶片影响小于对TAM105的影响.2个品系小麦根细胞壁的组分含量在铝胁迫下发生变化.在75μmol·L-1铝作用下,TAM202中细胞壁的蛋白及己糖和糖醛酸的含量均升高,表明铝可能促进细胞壁成分的合成,对植物抗铝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流式细胞术在铜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铜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96h的EC50 为 82 86μg·l- 1 ,当铜浓度为 1 0 1 2 5 μg·l- 1 时 ,藻细胞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可以说明铜对藻类群体作用的过程 ,即铜并不是同时对所有的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低浓度时只是对部分细胞产生抑制 ,随着铜浓度的升高 ,受到抑制的细胞也越多 ,当达到最高浓度时 ,几乎所有细胞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  相似文献   
64.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种群初始状态的变化及外源种群介入对藻类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细胞密度的增加可以降低Cu2 的毒性效应.当微囊藻初始细胞密度从103上升到105cells·ml-1时,24h Cu2 处理后微囊藻酯酶活性的EC50值从4.4μg·l-1上升到37μg·l-1.而外源种群(栅藻、小球藻)的介入也可降低Cu2 对微囊藻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5.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6.
浅水型湖泊水温日成层现象的初步探讨——以太湖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温是湖泊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本文以典型浅水型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定点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的水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证明了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角度论述了水温分层现象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