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532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896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毕竞悦  ;孙正则 《绿叶》2014,(7):74-80
煤炭是我国的支柱性能源,然而提到煤炭,人人往往把其与污染、矿难等联系到一起,给人一种负面的形象。在法律政策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压力的多重作用下,煤炭行业应积极应对,从被动公关转向主动公关,改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962.
现行国家防雷标准中对于“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及关联术语的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对国内外雷电防护标准的分析,讨论了这些术语的内涵,并介绍了雷电防护工程中进行“雷电等电位连接”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3.
稠油废水含大量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BOD5/CODCr极低.文章简要介绍了稠油废水的有机组成和处理难点,总结了提高稠油废水可生化性的生物处理方法,对比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法的处理效果和优缺点,探讨其降解机理,对提高稠油废水生物法处理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4.
为了考察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成分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对北京市石景山区PM2.5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有机酸浓度进行总结,选取其中9种典型水溶性无机盐(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无水硫酸钠、硝酸钾、硫酸钾、硝酸钙、硫酸钙)及3种水溶性有机酸(丙二酸、丁二酸、乙二酸)进行肥大细胞激活实验,观察上述成分经IgE及非IgE途径对肥大细胞β-Hex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离子、硝酸离子和硫酸离子是研究区PM2.5中占比最大的3种离子,丙二酸、丁二酸、乙二酸是北京市PM2.5中3种浓度较高的水溶性有机酸.非IgE途径下,100μg·mL-1的9种水溶性无机盐和80μg·mL(-1(的3种水溶性有机酸均无法提高肥大细胞β-Hex释放率.IgE途径下,仅观察到80μg·mL-1丙二酸能使肥大细胞β-Hex释放率提高约3%,其增敏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PM2.5水溶性成分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疾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65.
选择四环素、磺胺、磺胺增效剂3类常用抗生素, 以其对大肠杆菌(E. coli)的单一兴奋效应(hormesis)最大促进效应对应浓度(HCmax)配制等HCmax比的二元及三元混合体系, 探究混合体系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突变、质粒接合转移)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 二元混合抗生素对E. coli生长和接合转移频率起到协同抑制, 对E. coli的突变频率起协同刺激; 三元混合抗菌剂对这三种效应均协同抑制.因此, 推测二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和耐药性风险同时增加; 三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风险增加、耐药性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966.
三氯乙烯是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零价铁作为一种氯代烃污染修复材料一直备受关注,而微米零价铁(mZVI)可否成为高效材料应用于污染修复工程,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构建了受三氯乙烯(TCE)污染的砂柱,考察研究mZVI目数、投加量及介质粒径对三氯乙烯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ZVI对三氯乙烯的短期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达到99%。mZVI目数与TCE去除率呈正相关,在砂柱孔隙水TCE初始浓度为105 μg/L时150 g的Fe0投加量能够表现很强的去除效果,同时细砂(<0.075 cm)介质要比粗砂(0.075~0.15 cm)还原去除速率高。mZVI还原修复过程引起的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氧化还原电位平均下降170 mV,从氧化态转化至还原态。研究结果显示,mZVI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土壤与地下水有机氯代烃污染治理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67.
随着监测自然衰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在简要回顾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来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氯代烃去除的生物自然衰减过程,综合探究了影响监测自然衰减效率的污染物、生物和环境因素,概述了评估氯代烃污染场地自然衰减能力的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并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和场地实际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与强化衰减技术联合应用的发展趋势。今后需要在复合污染体系的自然衰减特征、生物降解调控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氯代烃污染场地的绿色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使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藻华暴发的风险,通过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风险,实现资源化利用.光照强度会影响丝状藻的生长及藻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从而影响藻类对再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丝状藻生长及其去除再生水中N、P的影响,以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4种丝状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2 000、6 000、8 000、10 000 lx)下,4种丝状藻在实验室配制的再生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再生水中N、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为8 000 lx时,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对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8.33%、64.87%、49.74%、79.32%;除水绵、丝藻在低光照强度时TP的去除率较低外,其他试验组均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P,去除率均在90%以上.(2)水绵、结节鞘藻、丝藻的饱和光照强度为8 000 lx,此时其生物质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最高,转板藻的饱和光照强度大于8 000 lx,低于10 000 lx.(3)再生水中培养的丝状藻,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高于脂...  相似文献   
969.
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使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藻华暴发的风险,通过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风险,实现资源化利用.光照强度会影响丝状藻的生长及藻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从而影响藻类对再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丝状藻生长及其去除再生水中N、P的影响,以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4种丝状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2 000、6 000、8 000、10 000 lx)下,4种丝状藻在实验室配制的再生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再生水中N、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为8 000 lx时,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对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8.33%、64.87%、49.74%、79.32%;除水绵、丝藻在低光照强度时TP的去除率较低外,其他试验组均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P,去除率均在90%以上.(2)水绵、结节鞘藻、丝藻的饱和光照强度为8 000 lx,此时其生物质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最高,转板藻的饱和光照强度大于8 000 lx,低于10 000 lx.(3)再生水中培养的丝状藻,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高于脂...  相似文献   
970.
遇到了断层,队长赫金传达总工意见,每吃半米,停一会,以便瓦检员检查. 兵哥太死性了,队长叫他吃半米,他就吃半米.人家那两个班可不信邪,一次吃一米.刚开始没出事,可是到了第三天,因为瓦斯大,那两个班熏倒了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