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0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2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6篇 |
废物处理 | 60篇 |
环保管理 | 152篇 |
综合类 | 958篇 |
基础理论 | 16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7篇 |
评价与监测 | 69篇 |
社会与环境 | 75篇 |
灾害及防治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SBR生物除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人工合成废水,考察了SBR生物除磷工艺的除磷效果和影响除磷效果的一些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序批式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除磷工艺,在本试验设定的运件条件下,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DO、碳磷比、运行周期和停留时间,温度、pH,NO_3~-等因子都对除磷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低温碱溶粉煤灰中硅和铝的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低温碱溶法对粉煤灰中硅和铝(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热处理温度、碱浓度、溶出时间、溶出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中硅和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50℃,碱浓度为2~3 mol/L,溶出温度为120~130℃,溶出时间为4~6 h时,氧化硅的溶出量为29.23%,氧化铝的溶出量为1.26%,溶出比为23.63,可实现粉煤灰中硅和铝的分步溶出,并利用XRD对溶出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994.
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以透过流动悬浮液的光强度的脉动状态反映悬浊液中的颗粒聚集状态和变化情况,其检测值可以作为反应混凝效果的指标来控制混凝荆的投加,在水处理的混凝剂投加自动控制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对于常规浊度水,现行的控制系统和引水式管型传感器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为此,一种新型的淹没式传感器和反应器被引入到控制系统中,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淹没式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可以替代引水式管型传感器,同时淹没式传感器与反应器相配合可以解决现行系统在常规浊度水应用中的问题,使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95.
选择四环素、磺胺、磺胺增效剂3类常用抗生素, 以其对大肠杆菌(E. coli)的单一兴奋效应(hormesis)最大促进效应对应浓度(HCmax)配制等HCmax比的二元及三元混合体系, 探究混合体系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突变、质粒接合转移)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 二元混合抗生素对E. coli生长和接合转移频率起到协同抑制, 对E. coli的突变频率起协同刺激; 三元混合抗菌剂对这三种效应均协同抑制.因此, 推测二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和耐药性风险同时增加; 三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风险增加、耐药性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996.
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使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藻华暴发的风险,通过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风险,实现资源化利用.光照强度会影响丝状藻的生长及藻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从而影响藻类对再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丝状藻生长及其去除再生水中N、P的影响,以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4种丝状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2 000、6 000、8 000、10 000 lx)下,4种丝状藻在实验室配制的再生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再生水中N、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为8 000 lx时,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对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8.33%、64.87%、49.74%、79.32%;除水绵、丝藻在低光照强度时TP的去除率较低外,其他试验组均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P,去除率均在90%以上.(2)水绵、结节鞘藻、丝藻的饱和光照强度为8 000 lx,此时其生物质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最高,转板藻的饱和光照强度大于8 000 lx,低于10 000 lx.(3)再生水中培养的丝状藻,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高于脂...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研究超滤膜技术对发制品行业污染控制的可行性,以发制品行业排放的高色度、高化学需氧量(CODCr)、高氨氮(N H 4 + -N)浓度的染色液废水为研究对象,在产水回收率为50%~90%时,对染色液进行微滤膜预处理-超滤处理试验,分析不同产水回收率下超滤膜性能与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产水回收率为50%时,超滤膜对色度、UV254、CODCr、电导率和N H 4 + -N的去除率分别为75.0%、45.9%、43.7%、10.8%和12.1%;产水回收率从50%增至90%时,超滤膜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呈下降趋势;产水回收率为50%时,超滤膜对粒径大于15 μm的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随产水回收率增加,超滤膜对大颗粒物去除效果显著衰减。兼顾超滤膜的运行效率与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产水回收率定为64%。 相似文献
999.
西吉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流失量预报方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木文在实地测量水库、塘坝淤积量和全面调查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建立的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预报方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报方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个影响因子对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它不仅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估算流域内过去和现在的年土壤流失量,而且能够预报未来某一降雨水平的年土壤流失量,同时利用本方程对流域土壤流失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这对于判定小流域治理总体规划、布设各项治理措施、进行流域管理以及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文研究的结果,已在西吉县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广泛应用,并被 WFP/FAO 中期评价组有关国外专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