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538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944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91.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工业废气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生物法净化有害气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有机废气、SO2、H2S、NOx废气处理的生物净化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92.
生物铁法去除维生素B1生产废水中COD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铁法是一种新型的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维生素B1生产废水具有很大的优势。当进水COD浓度维持在8000mg/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94%以上,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出9.7%。生物铁法污泥絮凝沉淀效果好,能保证系统有较高浓度的回流污泥,从而使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得到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893.
每逢年末年初,每名从业人员面对年末的事情较多,年初的节假日较多,工作以后面临的生活应酬也较多,对安全工作或多或少有所放松,这种心理容易引发各种伤害事故。其实安全工作没有放松的阶段,毕竞发生事故的偶然事件常常有其必然的一面,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对安全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八小时之外频于应酬往往会影响到八小时之内在岗工作状态和在岗注意力,瞬间的反应迟缓便可能事故临头;年末的放松心理往往会导致隐患及违章的事件频出,同时会给发生事故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894.
针对中成药生产废水高COD(化学需氧量)、高SS(悬浮物)、高色度、可生化性较低等制约常规单一处理方法效力的问题,采用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中成药废水处理特性并探明此过程的污染物降解机理.首先,通过混凝参数正交试验以探明最佳工况:PAC(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800 mg/L,PAM(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搅拌1 min后以30 r/min连续搅拌30 min.该工况为有效降低后续废水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并保障其处理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通过耦合厌氧水解与SBR生物处理方法,使得中成药废水中COD、TP(总磷)、NH4-N、TN(总氮)、SS 去除率分别达90.24%、87.93%、93.94%、92.62%、97.30%.该耦合工艺通过各单元间的协同处理特性,实现了逐级高效污染物去除效力,为高浓度中成药废水的稳定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5.
王冠鹏  孙洛浦 《安全》2021,42(10):68-73
为厘清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管理中消防监管部门与公共场所管理部门的策略选择机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告知承诺管理背景下的双方现场核查博弈模型,并对双方博弈系统演化方向和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双方在"不严格核查、失实承诺"、震荡无稳定策略、"严格核查、失实承诺"以及"不严格核查、如实承诺"4类情形下现场核查博弈演化过程,分析双方策略选择的原因和趋势,讨论影响演化博弈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消防监管部门的核查力度和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如实承诺的程度,以及消防监管部门的核查组织成本、信息公开的社会收益、上级消防监管部门的处罚、公共场所管理部门的消防安全投入成本、场所受到行政处罚和相关经营损失等是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公共场所的经营收入与消防监管部门制定标准、审核承诺的组织成本不是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96.
为研究煤层硫化氢(H2S)吸附特性,厘清煤层H2S赋存规律及改善H2S防治效果,采用分压测试法研究煤对H2S的吸附规律。以山西保利铁新煤业有限公司9#煤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N2,He/H2S,N2/H2S为吸附介质开展等温吸附试验,分析煤对H2S及含H2S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对H2S的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煤吸附H2S吸附量影响较大;H2S及N2/H2S混合气体的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煤吸附N2/H2S混合气体时,H2S和N2存在竞争吸附,且N2吸附能力优于H2S;等温条件下,N2竞争吸附量随吸附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等压条件下,N2的竞争吸附量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97.
人们注意到,20世纪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有重大发现时,其经济、科研投入条件并不是太好,有的甚至还非常艰苦,这反映出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个现象是这些从事科学探索的研究者当时并没有处于科技界的主流,而是处在非主流、边缘、非本专业之中,事实昭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能有效地突破现有(本)专业理论的思维定势,甚至是在与已有的理论出现对立、碰撞时而产生了重大创新。因此,可以发现以往在科学发展中形成的观念方法,虽然在常规的科研领域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科学的新发展也在召唤着新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因此,及时发现和支持“业余研究者”乃至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98.
吉林省白河林业局认真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这个局和平林场从1960年建场以来保持18年无重伤、死亡事故,一般事故也下降到这个局的最低生产水平,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978年度被命名为安全生产先进标兵,发给奖金700元。二道林场、汽车运输处、光明林场、基建工程队、贮木场、路电队六个单位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也发了奖金。有六名工人因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造成事故,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分别给予延期转正和罚款10-30元的处分。 广大职工对奖惩严明,齐声赞好。有奖有惩 群众拥护@孙耀东  相似文献   
899.
传导思维是一种逻辑响应度强的思维方式,依托定量理据分析,层进式推导出合理结论,促使目标可达。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因地制宜、理性务实。以上海市松江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为案例,研究传导思维概念和内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内容、技术方法,探讨传导思维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并初步总结了基于传导思维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0.
为探明废铁屑(RSI)对中温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利用RSI为外源添加剂研究其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酸化、产气效率以及污泥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剩余污泥酸化水解产物VFAs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含量随RSI投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②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乙、丁酸型发酵,抑制丙酸型发酵,进而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③当RSI投加量分别为0、1、5、10、20和30 g/L时,累积甲烷产率分别为135.4、141.9、159.2、178.9、209.3和180.7 mL/g(以VS计),甲烷含量分别为51.2%~56.4%、53.9%~58.6%、58.1%~62.5%、59.5%~68.3%、61.1%~71.2%和51.9%~61.4%.RSI最佳投加量为20 g/L,与空白组相比,累积甲烷产率和甲烷含量分别提升了54.6%和23.0%.④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分析方法发现,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可促进RSI的溶解,且随RSI投加量的增加,消化污泥表面的铁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加.⑤RSI的投加会提高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但若投加量过高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研究显示,外源添加剂RSI投加量适中(不超过20 g/L)时可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