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91.
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压风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避难硐室内人员生存环境主要参数变化情况,研究其压风供氧系统人均所需压风量。根据硐室内压风与人员呼吸CO2间关系,绘制硐室内空气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得出CO2体积分数稳定值与压风量的关系。通过分析CO2稀释方程、热量平衡、湿度平衡和O2平衡,确定人均压风量为100 L/min。在常村煤矿避难硐室进行80人16 h压风供氧生存试验,结果表明:压风量100 L/min能够满足硐室内人员呼吸需要,硐室内各环境参数均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温度的迅速稳定表明硐室周围岩体的导热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2.
基于国内外近些年对土体随机性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影响冻土随机性的内外因素、冻土参数的概率分布规律和随机场计算模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随机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取得了如下认识:(1)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冻土物理力学参数、水分场参数等均存在很强的变异性;(2)分析总结了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推断方法,相比而言,正态信息扩散法能够有效地描述随机变量的波动性;(3)总结了随机性描述方法,发现随机场方法不仅能考虑随机变量的空间性,而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总结分析了冻土随机场的计算方法,其中,随机有限元法能够充分考虑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对冻土中随机性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今后还需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对冻土中涉及的参数分布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对冻土冰水相变过程中的随机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冻土水、热、力及水、热、力、盐等多耦合场、多尺度随机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环境风险源监控管理的需求,对编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建议稿)》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该技术规范编制的思路,设计了具有兼容性和可操作性的监控系统,明确了监控参数和布点原则,考虑环境风险管理,设置了数据接收处理、风险源管理、敏感点管理、固定源(包括气态源和液态源)监控、移动源监控、应急管理和系统设置等监控平台功能. 编制该技术规范,可为我国各级环保部门针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的监测活动提供规范性的依据和指导,有效推进环境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为防范环境风险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4.
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人工湿地处理含沼液畜禽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沼液畜禽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1.5 m3.d-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TP、TN和NH4+-N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1%、53.80%、55.09%和55.57%.另外,通过对人工湿地沿程的污染物变化试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9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华  吴宗之  金龙哲 《安全》2005,26(6):15-17
本文选择城市道路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包括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首先建立层次结构的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最终得到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6.
露天开采剥离物形成的尾渣场,其特性及破坏过程与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均有不同。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应用强度折减弹塑性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对尾渣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不同临界破坏判据分析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采用特征部位位移比塑性区贯通为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使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对比计算,得到的值基本一致。对塑性区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尾渣场边坡是先在中上部出现塑性变形,然后向上再向下发展,最后贯通而导致边坡最终破坏,这是尾渣场边坡破坏的自身规律。通过位移等值线云图及增量位移的方法判断了滑动面的位置,得出其破坏面为近似直线的形状。将分析结果与实验室破坏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其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7.
韩忠龙  金龙哲  杨喆  杨艺 《安全》2014,35(2):24-26,30
为保障救生舱内拥有适宜的环境温度,本文采用液态二氧化碳节流制冷系统进行救生舱温度控制,分析了液态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制冷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与计算得出二氧化碳制冷剂在压力为0.6MPa,流量为17.8m3/h时,系统制冷效果最佳,制冷功率可达2.3kW。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有机碳的溶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提高溶液温度有利于加速易溶解有机碳的溶解速率,但不能提高固相有机碳总的溶解量.降低溶液pH值有利于固相有机碳的溶解.实验样品在所有测试环境条件下,有机碳溶解速率为0.05~0.22m3/(kg·h);易溶解有机碳占总可溶解性有机碳百分比为30%~50%;易溶解有机碳溶解速率为14~65h-1,比难溶解有机碳溶解速率高出大约3个数量级.水溶性有机碳生物可降解性实验表明,79%以上水溶性碳难以在厌氧条件下被原生菌降解.  相似文献   
199.
铁路和道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新潟县新潟市越后线沿线土壤和道路粉尘为研究对象,在铁路和道路沿线共采集土壤和道路粉尘样品42份,分析铁路及道路对沿线环境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对城市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探析,为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经消解实验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Cr、Co、Ni、Cu、Zn、As、Sr、Cd、Sn和Pb含量,分析新潟市越后线沿线土壤、道路粉尘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在铁路和城市道路沿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判别。结果表明,铁路和公路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都有影响。越后线土壤样品中Cu、Zn、Sn和Pb均超出日本土壤背景含量值,最大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6.5、12.4、11.0和52.7倍,且变异系数分别为139%、67.5%、120%和219%,达到了重度变异程度。道路粉尘样品中除Co和Ni外,其他元素在所有采样点的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Cr、Ni、Cu、Sn和Pb含量随着与铁路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且最高含量基本出现在距离铁路0~5 m范围内,说明这些元素含量受到铁路运行的影响。Cr、Cu、Zn、As、Sr、Sn和Pb含量随着与道路距离增加而降低,且最高浓度基本出现在道路粉尘中,说明这些元素含量受到城市道路运行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u、Zn、Sn和Pb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推测其具有共同的污染源。主成分分析表明,Cu、Zn、Sn和Pb在成分1(贡献率42.99%)上正荷载较高,而在成分2(贡献率31.04%)上均为负荷载,在两种成分上的不同荷载表明这4种元素含量同时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这4种元素在距离为5处被聚为一类,其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b稳定同位素法表明,土壤和粉尘样品中Pb来源为机动车和铁路两种人为源。因此,Cu、Zn、Sn和Pb含量同时受到铁路和城市道路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选择科尔沁沙地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样地,研究沙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密度、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的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以单位面积有效种子数量表示,ind·m~(-2))分别为814、3 125和16 294 ind·m~(-2)。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多年生植物和灌木类所占的比例小。(2)地上定植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趋势一致,地上定植群落的平均密度分别为68、242和673 plant·m~(-2)。地上定植群落物种组成也以一年生植物为主,但所占比例较土壤种子库有所下降。(3)不管是土壤种子库还是地上定植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均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地上植被。(4)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系数在0.333~0.739之间,相似性系数较高。地上定植群落与土壤种子库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地上植被密度分别有36%、52%、60%的变异可归结为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科尔沁沙地土壤种子库是地上植被自然恢复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种子库中的大量种子,在植被自然恢复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