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采用逐日气象要素和统计方法,建立了河北省夏玉米(Zea Mays)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计算了河北省1981—2010年逐年夏玉米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气候适宜度值,并对夏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间气温适宜度最高,日照次之,降水最低且变异系数最大。气温适宜度以夏玉米灌浆期最低,变异系数最大;日照和降水适宜度均以抽雄期最低且变异系数最大。多年适宜度变化趋势为:全生育期日照适宜度明显下降(下降速率为0.047/10a);气温适宜度基本持平;降水适宜度波动较大,无明显变化规律。幼苗和灌浆期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015/10a,0.024/10a),其中幼苗期气候适宜度下降由期间气温和日照适宜度下降引起;灌浆期气候适宜度下降由日照和降水适宜度下降引起。  相似文献   
82.
采用双驱动反应器研究了热钾碱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动力学,根据双膜理论,应用CO_2-H_2O体系,实验首先对气相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相体积流量为80 m L·min~(-1)时,气相搅拌速度在100 r·min~(-1)时可认为气膜阻力消去.通过改变液相搅拌转速,研究了液相传质系数kL变化规律,获得了k_L的无因次关联式.根据热钾碱吸收CO_2反应机理,获得了宏观动力学方程,并结合溶液的非理想性,对速率方程中的浓度效应进行了校正,通过实验测定并进行了模型参数估值,各参数分别为:表观活化能E_(ob)=21.9308 k J·mol~(-1),表观反应级数n=0.1399,表观指前因子K'_0=1.1908×10~(-4)mol·m~(-2)·s~(-1)·Pa~(-1).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获得了热钾碱吸收CO_2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各模型参数分别为:本征反应活化能E=59.57 k J·mol~(-1),指前因子k_0=2.1802×1011m~3·mol~(-1)·s~(-1).为进行整个过程反应机制的判断,计算了膜内转化系数γ,结果表明该值远大于2,可知CO_2吸收为快速反应过程,反应主要集中在膜内完成,并由此可知工业反应器选型应采用比相界面积较大的填料塔为优.  相似文献   
83.
陈广银  郑正  常志州  王海芹  叶小梅 《环境科学》2012,33(12):4406-4411
以互花米草厌氧发酵后的沼渣为原料,采用紫外扫描、FTIR、XRD、1H-NMR、13C-NMR和其他一些常规分析手段研究了5%NaOH溶液固态处理前后,互花米草沼渣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 h后,互花米草沼渣的骨架结构并未受到破坏,只是某些官能团的结构受到破坏;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木质素碎片化,木质素的芳香环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木质素含量稍有增加;碱处理破坏了互花米草沼渣中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形成可被厌氧微生物破坏的类似结晶区结构,结晶区的比例增加,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加;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羧酸盐破坏严重,沼渣中羧基碳含量降低,烷烃类物质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半纤维素相对含量降低;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烷基碳和芳香碳含量均降低,烷氧碳含量增加,芳香度降低,表明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4.
云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孟晓云  于兴修  泮雪芹 《环境科学》2012,33(6):1789-1794
以临沂市水源地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合输出系数模型获取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氮素输出系数,在GIS和RS支持下,分析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1995与2010年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分别为3.77×103、4.45×103、5.5×103t,呈上升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非点源污染TN逐年增加,其贡献率也逐年增加,贡献率由1986年的80.11%,1995年82.60%上升至2010年85.59%,林地、草地TN变化较小,贡献率呈减小趋势,居民用地TN增加幅度大,但由于面积较小,其贡献率较小;就子流域而言,耕地面积比例高的子流域,氮素污染负荷增加程度较大;流域耕地与氮素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源"作用,林地、草地与氮素负荷量呈负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汇"作用.因而,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减少和控制流域氮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5.
利用徐州市日照等观测资料,对徐州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近50年来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从各季日照时数来看,夏冬两季均有减少,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从各月日照时数来看,6月、7月、8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和90年代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降水量、云量、雾日、轻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徐州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徐州市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尚志海 《灾害学》2015,(2):51-55
自然事件能否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损失,关键取决于承灾体抵抗力与致灾因子破坏力的比较。如果承灾体能够抵御灾害破坏,则灾害损失微乎其微,甚至承灾体会完好无损。因此,灾害抵抗力是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但灾害抵抗力与现有的脆弱性研究不同,更不同于恢复力研究。抵抗力是承灾体抵御自然灾害破坏的能力,其在灾前即存在,是承灾体的本质属性,承灾体抵抗力强烈地影响着灾中应对力和灾后恢复力。抵抗力研究应首先从其内涵出发,挖掘抵抗力的本质特性,解析抵抗力的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灾害抵抗力评估体系;其次,在评估尺度上,以城市、社区和个体作为主要研究尺度;在评估方法上,应突出情景分析方法的作用。最终将评估结果与抵抗力增强机制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7.
88.
89.
郑州市典型工业炉窑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及清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稀释通道系统采集郑州市砖瓦、水泥和耐火材料行业典型工业炉窑废气中的细颗粒物样品,并分析其中Cr、Mn、Fe、Co、Na、Mg、Al、Si、P、S、Cl、K、Ca、Ti、V、Ni、Cu、Zn、Ga、As、Se、Sr、Cd、Sb、Sn、Ba和Pb等27种无机元素.计算了PM_(2. 5)中无机元素的排放因子及2016年郑州市3个行业工业炉窑排放的PM_(2. 5)中主要无机元素的排放量,并建立了1 km×1 km的网格化清单.结果表明,耐火砖窑排放的总无机元素浓度最高,为(609. 97±490. 97)μg·m~(-3),3种炉窑排放的无机元素浓度在PM_(2. 5)中占比范围分别为34%~54%、27%~42%和23%~53%.砖窑和水泥窑排放的无机元素主要以地壳元素为主,浓度最高的元素分别为Cl和Al,耐火砖窑排放的无机元素主要以重金属元素为主,浓度最高的元素为Pb.砖窑与水泥窑排放的无机元素成分分歧系数为0. 389,略有差异,而水泥窑与耐火砖窑的分歧系数为0. 732,差异性显著. 2016年郑州市主要工业炉窑排放PM_(2. 5)中Pb、S、Zn、Cl、K、As、Fe、Si、Cr、Al、Na和Ca的排放量分别为919. 0、793. 1、124. 7、378. 6、82. 6、12. 2、60. 4、145. 4、7. 4、86. 6、15. 8和111. 4 kg·a~(-1),其中新密地区重金属排放量最高,存在较高的重金属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0.
为了评估中国大气环境治理带来的健康效益,确定健康风险评价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使用结合人群活动因子的综合暴露响应模型,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2013~2017年可归因于PM2.5的健康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并量化了人口总量、人口老龄化、基准死亡率和PM2.5暴露浓度这4个因素对健康负担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2013~2017年研究区域内PM2.5人口加权浓度下降了28.73%,PM2.5年均暴露浓度在35 μg·m-3及以下的人口比例从11.23%增加到27.91%.PM2.5浓度下降使得2017年归因死亡数下降了14.43%,可避免经济损失为5588.41亿元.当PM2.5暴露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 μg·m-3)、一级标准(15 μg·m-3)和世卫组织建议标准(10 μg·m-3)时,归因死亡人数较基准年(2017年)将减少8.22%、55.05%和79.36%,避免经济损失3190.85、21374.38和30812.97亿元.人口总量、人口老龄化、基准死亡率和PM2.5暴露浓度这4个因素对健康负担的贡献分别为-2.69%、-12.38%、1.66%和14.57%,其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是减轻健康负担的主导因素.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高PM2.5浓度和高人口密度的地区,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负担仍然很重,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