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1.
CAMEO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化工和石化企业危险品储罐区突发性泄漏事故为背景,介绍了CAMEO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毒性关注浓度的确定原则,并利用ALOHA对某储罐区苯泄漏的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指定苯毒性风险的ERPGs浓度,得出发生泄漏时泄漏点下风向苯毒性风险的撤离区、躲藏区和关注区的半径以及蒸气云的可燃半径.通过增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质量浓度和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得出安全区和达标区范围,并在电子地图上标出了风险范围.最后比较了ALOHA与ARCHIE的异同点.指出CAMEO是集化学物质性质数据库、扩散模型和图形表达于一体的快速污染事故应急模型,并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浓度数值扩大ALOHA的使用范围,为环境风险分析、指导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以及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2.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雨水中的甲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雪娟  张大年 《环境化学》2000,19(6):566-571
采用自制的适度磺化的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聚合树脂,吸附二硝基苯肼后的填充柱采集雨水中的甲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检测下限可达0.2μg·l-1,线性范围在4.6-190μg·l-1,峰高与甲醛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0.999 7,对浓度为19μg·l-1的甲醛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经对上海地区雨水实际样品的测定表明,完全能满足雨水中甲醛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3.
不同人工措施对沙质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初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先始于各种机械措施所建立的稳定地面的形成,为天然植物的迅速增殖和侵入、人工固沙植物的介入、枯枝落叶的储存及流沙成土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枯枝落叶层的形成又为土壤-植物系统物质交换建立了介面,促进了流沙的成土过程。不同人工措施治理区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流沙区土壤含水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水分仍能保持流动沙地原有的水分平衡状态。但随着天然植被的恢复与人工固沙林生长,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由干预前的40cm加深至第三年的160cm。系统内植物恢复与流沙成土过程的前期效果表明,草沙障或土沙障 固沙林措施优于塑料沙障 人工沙蒿和封育治理措施,是流动沙地得以快速治理的有效方法。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看,人工植被在建立后第三年其生态功能才开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14.
对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ABSAS)生物脱氮系统中的硝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氧化优先于硝化作用,有机物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异养氧化菌对硝化菌的竞争性抑制。但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初级缺氧反应对硝化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初级缺氧段中的反硝化作用愈强,则由缺氧段进入好氧段后,硝化作用进行的愈强,此特性可用于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中,以提高硝化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215.
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一状态一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16.
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煤种适应性广、污染物排放易于控制等优点,逐步成为火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针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特点的检验方法。因此,本文详细分析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运行方式和失效原理,对比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炉的异同,总结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有的检验经验,提出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检验要点,为保障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17.
本刊讯1991年,云南省矿山伤亡事故降到近五年的最低点。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1990年下降10.35%、24.96%和12%。其中乡镇集体矿山和个体矿山事故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30.84%、16.67%和30.77%、30%。全省再次杜绝了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矿山特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与上年比较亦显著下降;煤炭、有色、建材等矿山事故多发行业死亡人数与上年比较分别减少;乡镇矿山密集的昭通、曲靖、昆明、红河、文山、大理、楚雄、丽江、个旧市等地矿山伤亡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云南省矿山安全工作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是由于各级…  相似文献   
218.

生态护坡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作为常用生态护坡技术之一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阐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理论依据与技术研发历程;从基材配比、物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技术优势;概述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体系,从生境基材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研究和护坡植物研究4个方面总结了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待改进之处,并从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对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9.
淀粉废水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直接进行厌氧-好氧处理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增加处理成本,因此有必要推进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和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了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农业、回收有用组分、培养功能微生物、生产新能源4种方法的技术特点;分析了资源化利用对淀粉废水处理的作用,提出了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0.
将淀粉废水预处理过程中的水解酸化调节池出水引入到缺氧池中作为反硝化碳源,在解决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同时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操作条件:温度为40 ℃,pH为7,C/N为7。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水解酸化废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速率为4.66~14.22 mg/(g•h)(以NO3- -N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水解酸化废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系统中可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包括类色氨酸荧光组分1(225、275 nm/350 nm)和3(220、275 nm/335 nm)、类络氨酸荧光组分2(230、275 nm/305 nm)。组分1和2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直至最后荧光峰消失;组分3的荧光强度与组分1荧光强度显著负相关;总荧光强度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