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51.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反渗透技术对城市处理厂进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浓缩富集,利用DAX-8大孔树脂将DOM分为亲水物质(Hy I)、类富里酸(FA)和类腐殖酸(HA)3种组分。研究表明,原污水中有机物各组分经生物处理后的总量去除近90%,各组分所占总TOC的百分含量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出水中HA组分有降低的趋势,平均下降9.77%,而FA和Hy I两大组分所占总和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类FA物质升高7.94%,而Hy I组分百分比略有下降。与进水相比,出水中Hy I、FA和HA组分在Ⅲ(色氨酸)、Ⅳ(酪氨酸)区的荧光峰全部消失,而在Ⅰ(类腐殖酸)、Ⅱ(类富里酸)荧光峰变化不大。SUVA和电位滴定结果表明出水有机物的结构发生变化,各组分的芳香性比进水有机物有所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小分子物质可以被生物利用并形成新的代谢产物释放到水中,大分子物质却较难被生物利用,但在处理过程中其分子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被微生物改变,系统的生化驯养可以达到构造改变的效果,从而影响出水各组分分子量变化。  相似文献   
252.
将A2/O生物处理单元与MBR相结合构建了的处理能力为2000m3/d的A2/O—MBR工艺,并应用于缺水地区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200mg/L、NH4+-N为19~33mg/L、TN为25-43mg/L、TP为35mg/L和低碳氮比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且全部用于杂用及校园绿化等。经分析该工艺运行成本为0.96元/m3,每年可节省自来水73万t,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3.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聚丙烯酰胺(PAM)的降解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文章综述了PAM的主要降解方式,包括化学降解、热降解、机械降解和生物降解,分析了PAM各种降解的可行性及降解产物,并探讨了丙烯酰胺在环境中的降解情况,为以后PAM的扩大应用及其污染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54.
利用ICP-AES光谱仪和TOC总碳分析仪对不同粒级下的飞灰颗粒进行了元素测定,对元素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经旋流燃烧器燃烧而未经过除尘设备的飞灰中300目以下小颗粒含量较高.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大颗粒的含碳量增加,小颗粒的含碳量减少,元素Al、Mg、Cr在各个粒级中含量变化不大,Ti、Ba、V在大于280目的小颗粒中含量有下降趋势,其他大部分痕量元素在大于300目的小颗粒中得到富集.  相似文献   
255.
TiO2光催化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环  张敏  康万利 《四川环境》2008,27(1):96-101
以TiO2为催化剂,催化氧化法处理污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水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提高TiO2光催化剂催化效率,及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的方法,主要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减小催化剂尺寸、沉积贵金属、掺杂金属离子、光催化剂负载化、半导体复合等。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多相光催化反应中光催化反应器设计与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56.
本文介绍了成都地区目前应用的主要电磁辐射设施,并根据其不同辐射特性,确定了调查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成都市主城区进行网格布点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归纳出成都市区电磁辐射设施应用与电磁环境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7.
何理  徐丽  卢宏玮  冯玮  时融康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820-4828
利用"氮素平衡模型"评估了1990~2018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平衡情况,并利用去势分析、相关分析、莫兰指数等方法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农田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氮素输入总量呈上升趋势,氮输出总量变化趋势微弱,氮剩余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时间上,去趋势后的氮剩余量变化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1990~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氮剩余量变化趋势与研究区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但地域性差异显著,东部氮剩余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为中部、西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由氮负荷状态转变为氮剩余状态,西部地区氮剩余情况加重;氮剩余在空间上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发生在四川省和江苏省.氮剩余量空间分布集聚性现象呈较显著的方向性特征,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转变,并且随着离散程度趋于缩小,沿着长江流域方向的积聚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58.
应用新型大面积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Maxi-Imaging-PAM),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以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敌草隆和莠灭净为测试物质,建立了微孔板式藻毒性检测方法,确定了实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石油废水的藻毒性.结果表明,最适实验条件为:藻细胞的暴露浓度在3.45×10~6~5.28×10~6 cell·mL~(-1)范围内,暴露时间为2 h时,毒性检测最灵敏,获得的敌草隆和莠灭净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4.33±0.38)μg·L~(-1)和(3.87±0.27)μg·L~(-1).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石油废水的藻毒性检测,确定其EC_(50)值为1.03%±0.07%(稀释百分数),相当于414.96μg·L~(-1)的敌草隆的毒性.本研究建立的微孔板式藻毒性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可大批量测试等优点,对毒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9.
以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18年7月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对O3和PM2.5浓度贡献,解析了北京、邯郸、承德、保定等典型城市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的影响水平,并应用O3和SOA生成潜势核算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VOCs排放对北京、邯郸、承德、保定O3生成贡献率分别为30.19%、24.77%、35.56%、26.73%,对SOA生成贡献率为2.55%、3.32%、4.17%、3.59%;北京、承德的乔木与果园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邯郸、保定的草地与庄稼BVOCs排放对O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数值模拟结果与O3、SOA生成潜势表征的潜在影响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60.
崔勇  樊越胜  张鑫  王欢  薛可欣  李明  干唯康 《环境工程》2023,(7):201-205+240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过滤材料。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功能性过滤材料与常用驻极体过滤材料(PTFE)进行过滤特性、抗菌等性能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首次实验时,rGO滤料的过滤效率与滤速的变化呈正相关,PTFE滤料的过滤效率的趋势相反,且过滤效率整体上优于rGO滤料。但后续实验中在0.25 m/s滤速下,rGO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比PTFE滤料高3.6百分点,但rGO滤料的过滤阻力约为PTFE滤料的2倍。当过滤风速为0.05 m/s时,相比于PTFE滤料,rGO滤料容尘量约为其7倍。此外发现由于rGO具有包裹与纳米刀作用,使得rGO滤料同时兼有一定抗菌抑菌性。该成果为后疫情时代中空气净化器的选择以及rGO滤料性能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后续的复合滤料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