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陆域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水体的枢纽,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排污许可制改革有关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制度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衔接排污许可制、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摸清底数关系、实施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浅析吉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适应新形势、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的关键五年,吉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战略高度研究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思路,可为科学编制吉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对新型区域γ辐射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介绍,详细分析剂量仪、数据收发器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将该系统用于涉核场所核辐射的监测,运行测试结果正常,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耗低和自组网的特点,能适用于区域γ辐射监测。  相似文献   
124.
采用A/O-CSTR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脱水液。进水氨氮浓度浓度约为375 mg/L,C/N比小于1.0,反硝化碳源明显不足。A/O反应器完成短程硝化反应,CSTR定期投加初沉污泥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两者联合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实验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以及CSTR出水回流对短程硝化和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A/O反应器亚硝酸盐积累率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0%以上。CSTR有效利用初沉污泥实现了稳定的反硝化。出水回流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在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平均总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25.
臭氧(O3)已成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控制O3污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常用的O3催化剂成本较高、制备工艺复杂。本文采用沉淀聚合法研制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O3催化剂,动态分解实验表明,其O3分解效果要优于商品Mn催化剂。本文还对形成O3的前体物NH3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表明,未优化的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聚合物对NH3的吸附量仅为0.30 mg/g。而EGDMA聚合物经酸优化后,对NH3的吸附量大幅上升。经1 mol/L硫酸优化后,其对NH3吸附量上升了275倍。本研究研制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对O3去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6.
汉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和优先控制区分别指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时段和区域。基于月尺度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识别,对水土资源保护具有实践意义。基于USLE模型,定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不同月份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方法,先基于侵蚀量-时间曲线定量识别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再基于侵蚀量-面积曲线识别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2010年土壤侵蚀具有集中分布特点,严重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和东南地区,占流域面积的11.70%;轻度及以下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东部和南部坡度较低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88.30%。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为4月和7月,侵蚀量占全年的69.12%,其中,7月土壤侵蚀量最高,占全年的41.83%,4月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27.29%。汉江中下游流域高风险期内优先控制区占流域面积的12.22%,其侵蚀量达82.01%,优先控制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分县市。通过优先控制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建筑废物红砖和工业废物煤渣用作人工湿地脱氮基质的可行性,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NH4+-N去除效果实验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红砖和煤渣对NH4+-N最大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2533 mg/g和0.0533 mg/g,其吸附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方程,吸附常数分别为0.0419和0.0091;红砖煤渣组合对污水中NH4+-N平均动态脱除率达到41.18%,高于红砖的37.63%和煤渣的30.92%。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再生利用高碳铬铁合金渣,在检测高碳铬铁合金渣浸出毒性及作为混凝土骨料可行性的基础上,将其作为骨料替代天然石用于透水混凝土的制作。试验结果表明:高碳铬铁合金渣的性能满足混凝土用骨料要求,高碳铬铁合金渣作为骨料时的性能优于天然石作为骨料时的性能,水灰比为0.42,胶骨比为0.28时,配制的透水混凝土可达到相关规范规定的C20混凝土的要求,连通孔隙率可达18%。  相似文献   
129.
基于代表鸭绿江口湿地不同区域的34个研究点位的调查数据,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其沉积物-上覆水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再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湿地表层沉积物质量处于较清洁水平,而上覆水水体质量属于轻污染水平,总体表现为自鸭绿江河口到大洋河口污染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鸭绿江口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较低,属于低污染水平,Cd和Cu是潜在生态危害较大的因子。鸭绿江主河道和西水道部分区域表层沉积物污染较为明显,Cu、Pb是鸭绿江口湿地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