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洪泽湖藻类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初步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洪泽湖2008—2010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水温等12项环境因子与藻类叶绿素a等5项生物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生物因子显著相关的因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洪泽湖藻类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了洪泽湖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总磷、总氮、氨氮和水深为洪泽湖藻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透明度、水温、水深为蓝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水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提升中国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索了水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方法,有效地结合地面常规监测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优势,弥补了现行环境监测体系的不足,为环境污染,生态变化,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应急救助等指挥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2015—2016年在秦山岛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优势度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对底栖动物优势种和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季共采集鉴定底栖动物7门69种,其中环节动物25种,软体动物19种,节肢动物16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纽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各2种;优势种共14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和密度均值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生物量均值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秦山岛海域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干扰,底栖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除人为干扰和环境因子外,种间关系及生活史特征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制度)是我国一项极为重要的预防性环境管理制度,但一直针对于建设项目层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的末端,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难以影响最初的决策和生产力布局,难以指导规划的发展方向,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难以在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为力求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体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经过4年多的努力,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5.
16.
江苏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状评价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了2010年度江苏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0%的海水水质测点已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迹象;影响江苏近岸海域的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二者污染分担率之和近50%;现阶段造成江苏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的氮磷输入,与"十五"末相比,全省主要入海河流TN排放量增长约284%,TP排放量增长约451%。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表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其受外界干扰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的性质和程度。2008年,对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河流及太湖等重点湖泊开展底栖动物调查与评价研究,共设置调查点位154个。江苏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为78种,主要河流发现底栖动物96种,主要湖泊底栖动物发现65种。从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看,主要湖泊的底栖生物多样性状况优于地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丰富和较丰富所占比例合计达58%;主要河流的评价结果最差,丰富和较丰富所占比例合计仅达30.7%,存在11.3%物种多样性极贫乏的点位,且大部分水体底栖动物组成以耐污种为主,优势种为极耐污的霍甫水丝蚓,水质状况劣于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湖泊。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中国流域治理将由行政区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由水质达标管理向生态健康管理转变.在实施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是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水生态监测技术路线选择与业务化运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水生态表征及监测指标选择、水生态质量参照点的确定及评价分级标准的确定、水生态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水生态监测业务化运行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9.
环境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相似文献   
20.
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程成  张咏 《环境科技》2009,22(1):52-5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的水质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众多的污染因子中提取出水质污染的5个主要因子,并利用测点排序分析江苏省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可解释总方差的76.55%,主成分F1因子中,无机氮(DIN)、硝酸盐氮(NO3--N)、锌(Zn)、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PO43--P)有较高的载荷值,可认为是N污染因素、生活污水污染的综合;主成分F2因子中,汞(Hg)、石油类(OIL)有较高的载荷值,代表了石化废水污染;主成分F3中,铅(Pb)、铜(Cu)、镉(Cd)的载荷值较高,代表了海域的重金属Pb,Cu,Cd污染因素;主成分F4因子中,亚硝酸盐氮(NO2--N)、溶解氧(DO)的载荷值较高,代表了N污染因素;主成分F5因子中,仅pH值的载荷值较高,其实际意义不明显.(2)2004~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