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葡萄糖对东北黑土有机氮矿化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tanford和Smith的间歇淋洗好气矿化培养法研究了添加外源底物对东北黑土有机氮矿化进程和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能够降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和矿化速率,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固定.葡萄糖与氮肥配施处理也表现出对土壤有机氮的截获作用.葡萄糖对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具有调控作用,这对于提高农田土壤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机制及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的连续运行,研究了DO、C/N比、F/M和pH等影响因子对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O、C/N比、F/M和pH是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重要影响因子;膜生物反应器中pH值的变化在7左右,DO为0.8 mg/L,C/N比为10,F/M在0.15~0.36 kg COD/(kg MLSS.d)之间时能发生比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33.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紊为焐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教: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 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34.
利用现有大量实测的137Cs背景值数据,根据北半球大气沉降137Cs/239+240Pu活度比值32.5(137Cs活度校正到2005年),将中国大陆土壤中137Cs转换成对应的239+240Pu,类比中国大陆137Cs-RI模型(137Cs-RI MCM),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模拟中国大陆土壤中Pu-RI的空间分布.目前中国大陆土壤中实测239+240Pu的沉积通量范围在7.3~546 Bq/m2之间,模拟Pu-RI的范围在3~812 Bq/m2之间,并且最大值出现的地点与模拟最大Pu-RI可能出现的区域基本一致,137Cs-RI MCM模型对中国大陆土壤中Pu-RI的模拟具有可行性.由于137Cs与239+240Pu沉降的不均匀性,根据中国土壤实测137Cs/239+240Pu的活度比可知,局部区域Pu-RI模拟值可能有偏差.为了更好的说明137Cs-RI MCM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30~40°N之间中国62个城市位点的239+240Pu湿沉降通量(I湿沉降)与相应Pu-RI的值(I总沉降)进行了比较,发现I湿沉降和I总沉降的理论计算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5.
<正>笔者一直认为,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是降低灾难事故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居民在灾难事故发生后,能够沉着应对,并能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处置问题,并最大限度地确保自身不受伤害。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出的口号是"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的确,作为居民聚居区,社区的安全影响着辖区内每家住户,每一个家庭的安全则决定着整个社区的平安。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什刹海地  相似文献   
36.
阐述了我国土壤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并介绍了污染土壤对农作物、水环境及人体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在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技术在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土壤风险评估系统理论的提出及其方法体系和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辽南黄土光释光年代地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辽南地区七顶山黄土沉积剖面,对黄土年代地层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研究,结合古地磁数据资料,并与东部丘陵平原区已有释光年代比较,结果表明,七顶山黄土堆积的开始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离石黄土与马兰黄土的分界年代为100~110ka左右,这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反映地球轨道参数控制的气候变化。马兰黄土的堆积时间集中在末次冰期的早期(MIS4-5d)和晚期(MIS2),对应时代分别为86~113ka和22~31ka,而在末次冰期中期(MIS3),由于较高的气温和丰沛的降水及地势条件的影响,造成本区大约4~5万年的地层缺失。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区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马兰黄土堆积是比较连续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8.
通过在走廊与前室之间设置“走廊-前室缓冲区”来改善高层建筑传统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其完整设想是在前室前设置一段无烟区,通过防烟空气幕作为柔性隔断划分缓冲段和走廊段,并且在气幕前设置排烟口,排出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而避免影响火场机械排烟效率.利用全尺寸风洞试验台模拟高层建筑内的长廊型空间,重点考察缓冲区内空气幕倾角、射流速度及排气口排气量对缓冲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60°范围内,空气幕倾角越大越好;在风量不超过总送风量规定下,空气幕射流速度越大越利于防烟,射流速度约为16m/s时,机械排烟效率较高;缓冲区排气口排烟量介于1708-2563m3/h时,缓冲区的设置的效果最佳.当缓冲区内各因素的值满足以上设置时,能够提供较高的排烟效率,达到72.8%.既能保证走廊内烟气的及时排出,更有利于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39.
水体阿特拉津残留对千屈菜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向水体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5个阿特拉津浓度(1、2、4、8和16 mg L-1)下千屈菜鲜重增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千屈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和生长;但鲜重增量、RWC、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降低,同时MDA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阿特拉津浓度越高,其对千屈菜的毒性越高.1 mg L-1处理下,除POD活性外植物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6 mgL-1处理下,鲜重增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由于阿特拉津的降解,这种不良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千屈菜对低浓度阿特拉津(≤1 mg L-1)具有较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40.
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凌宇  潘剑君  张威 《环境科学》2013,34(2):668-675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6~89.026 g·kg-1,5.804~84.267 g·kg-1;活性碳库含量分别为0.180~1.328 g·kg-1,0.159~1.273g·kg-1;缓效性碳库含量分别为3.650~35.173 g·kg-1,3.703~43.623 g·kg-1;惰性碳含量分别为3.776~65.298 g·kg-1,1.942~48.121 g·kg-1.总有机碳库随海拔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3种组分碳库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明显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中高海拔>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在海拔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缓效碳库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碳库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也未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规律,与碳库变化几乎一致.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变化一致,可以用以代表有机碳分解的快慢特征.活性碳库与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满足线性关系(P<0.01).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按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顺序进行周转.多项式方程能很好表达有机碳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三次多项式已能达到较好的精度(R2>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