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综述了国内外在烟草,树木(杨树、柳树、桑树),纤维植物(苎麻、棉花)和蓖麻等非食用植物修复土壤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综合分析其修复能力与经济效益,得出蓖麻和苎麻的修复效果最佳.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土壤镉修复,提出了开展非食用植物修复大田试验示范、研发环境友好型辅助措施、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及时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2.
为保障白酒包装洗瓶废水的安全高效再生利用,分析了废水水质特征,识别出不同再生利用途径的风险类型和主要风险因子,提出了管控措施建议。结果表明,洗瓶废水污染水平较低,污染物浓度略高于相应水质标准,悬浮物(SS)、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主要风险因子,其引发的再生利用主要风险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由微生物生长导致的健康风险危害、磨损、堵塞和损坏设备等方面。不同再生利用途径的保护对象不同、关注的特征污染物不同,是导致风险差异的主要原因。去除悬浮物是洗瓶废水再生利用风险管控必要措施,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控制细菌数是不同途径的风险管控要点。洗瓶废水宜用于农业利用,其次用于工业冷却、洗涤及生产、城市杂用、景观环境和洗瓶工艺。结合泸州案例提出了洗瓶废水再生利用策略和管控措施。未来应着眼于洗瓶废水再生利用风险全过程控制,拓宽废水再生利用途径,并将其融于城市水生态循环梯级利用模式中。研究的相关信息可为洗瓶废水的安全再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3.
水解酸化-CASS工艺处理水产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CASS工艺处理水产加工废水,实践表明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设备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污水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4.
干旱区绿洲内城市(镇)扩展的空间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干旱绿洲区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加剧了相邻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以甘州区、临泽县城和高台县城1985年的城市(镇)空间域为辐射核心,在辐射半径不相交的条件下,以间隔2 km为辐射半径,采用GS技术中的缓冲分析对黑河中游张掖绿洲1985、1995和2006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绿洲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为主要特点。在空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随离核心城镇区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则相反。在时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农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10 km的范围,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4 km的范围;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但是在1985—1995年间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距离核心区6~8 km和12~14 km内也有增加。从土地流转特点来看,绿洲内部城镇扩展是以农田、草地和林地转换为城镇村居民用地为主,这一变化趋势随距离城市核心区的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5.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由于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氨技术在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未来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厌氧氨氧化机理方面。综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由来、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菌的特征,列举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高速公路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也给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特点,就高速公路全过程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污染形成的一般规律结合高速公路设计、施工、运营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7.
将城市边界层模式(CBLM)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连接,组成城市地区应急污染物扩散模式,利用该模式模拟瞬时源(35 t氯气)泄漏后污染物在城市地区的扩散特征.通过平地、3种理想城市建筑和实际南京城市建筑条件下风场和污染物扩散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建筑高度和密度对城市风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此外,结合美国环保署的毒物浓度伤害准则AEGLs,评估了城市地区氯气泄漏后危险区域的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污染物质量浓度在地面随时间逐渐减小,质量浓度最大值在泄漏后10~60 min从约139 mg/m3降低到1 mg/m3,外围最小值也从约10 mg/m3降低到0.1 mg/m3.且质量浓度中心随气流向下游移动,在一定时刻内,水平分布尺度逐渐增大.由于建筑拖曳力影响,模拟区域风速变慢,污染物在模拟区域停留时间延长,质量浓度中心值衰减减缓,扩散面积衰减减缓;且建筑高度越高,建筑密度越大,以上特征越明显.污染物在实际扩散中,扩散特征随着建筑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所设置的气象条件及事故发生条件下,事故发生30 min后可解除重伤区警报,事故发生1 h后可解除危险区警报.  相似文献   
88.
能力验证是评定实验室的试验能力的有效外部手段,具体通过既定评价准则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实现。本文围绕道路车辆电子电气部件大电流注入抗扰度(BCI)试验能力验证计划,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9.
对冬季兰州市城区和环境背景观测点的大气气溶胶样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地区的气溶胶中,细颗粒(PM10)所富集的无机离子浓度要比粗颗粒(TSP)高出7.59%-15.3%.说明水溶性离子更易在细颗粒中富集.气溶胶在受到人为污染影响后,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和构成也会因此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测定同一区域内不同采样点气溶胶水溶物浓度的方法,来判断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受污染的程度.在城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除夕夜,气溶胶中部分水溶性离子浓度会迅速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K ,与非燃放期相比,TSP和 PM10中K 分别高出10.70倍和11.5倍.其次是NO-3, SO2-4,Mg2 ,NH 4和Cl-离子.  相似文献   
90.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介绍了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该系统由气象模式 (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城市大气边界层模式CBLM)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化学模式组成 .将模式系统应用于南京市 ,试预报结果同监测结果一致 ,表明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性能 .模式系统试运行后的检验改进工作 ,气象资料、污染源及环境参数等质量的提高 ,预报结果检验方法的确定等都是模式系统业务化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