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造林减灾     
张树春  张帆 《环境》1995,(3):11-12
到本世纪末,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17.1%,由“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共同组成的五大防护林体系,将为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巨大作用。一中国更需要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2.
为了研究钢渣对油泥热解产物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罐底油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热重分析仪对油泥热解条件及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考察了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停留时间和钢渣添加量等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热解气体、热解回收油和热解焦表征,并对反应后固体残渣采用磁选的方式回收钢渣及分析物相组成(XRD)。热重分析(TG)表明:添加钢渣有利于油泥失重率增加。热解动力学计算表明,油泥单独热解和添加钢渣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32,7.43 kJ/mol。固定床实验表明:当热解温度为550℃,升温速率为40℃/min,停留时间为30 min时,钢渣添加量为15%时,油泥热解回收油产率最高,达到16.03%。通过17组响应面实验设计,预测回收油产率最高可达16.12%。热解产物分析表明,添加钢渣提高了气体中H2和CH4产量增加,降低了CO2产量。焦油的GC-MS分析表明,添加钢渣提高了焦油中低碳原子数成分含量。这证明了油泥和钢渣协同处置的可行性,可为热态钢渣与油泥的协同处置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3.
张帆  李晔  张一敏  杜光  左慧  刘跃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59-162,195
以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硫酸铁三种混凝剂对某蓝晶石矿选矿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铝为较佳混凝剂,最佳用量为40mg/L;最佳混凝pH值为8.4,即原水的pH值;40 mg/L的硫酸铝投入原水后,按照正交实验确定的混凝水力条件和沉降时间,可使出水浊度从91.2NTU降至1.32NTU;而在40mg/L的硫...  相似文献   
164.
张帆  冯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22-22,45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筑能耗作为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总能耗中的份额不同。本文提出了降低建筑能耗的具体措施,对推动新形势下的建筑节能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5.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风景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污水生态处理、中水回用以及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这一领先技术在风景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世博园污水的排放特性、组合工艺的组成及工程建设内容,并提出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几大特点及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6.
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利用大流量PM2.5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并对其碳组分进行测定。武汉市城区大气中PM215、OC和EC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7±48.7)、(19.4±10.5)和(2.9±1.48)μg·m-3。其PM2.5的浓度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等偏高水平,而OC、EC的浓度则属中等偏下水平,但均高于国外城市。武汉市大气PM2,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秋季〉冬季〉夏季的趋势,是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综合影响的结果。OC浓度和EC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69),表明二者存在来源联系。OC/EC的比值为6.7,指示武汉市大气中OC和EC的来源受汽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共同影响。SOA的平均质量浓度值为12.5μg·m-3约占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9.8%,表明SOA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具有重要贡献。结合PM2.5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分别为机动车源(27.1%)、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26.8%)、工厂排放(26.4%)和生物质燃烧(19.6%)。  相似文献   
167.
以稻壳-粉煤灰为混合吸附剂吸附沼液中的氮磷,考察了混合吸附剂组分质量比、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和p 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沼液中PO3-4-P和NH+4-N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36.4 mg/L和88.2 mg/L、稻壳粉和粉煤灰质量比为3∶7、混合吸附剂投加量为50 g/L、吸附时间180 min、p H=8.3时,沼液中PO3-4-P的去除率达90.5%,NH+4-N去除率达70.6%,COD去除率达29.7%,PO3-4-P、NH+4-N和COD的吸附量分别为0.6588 mg/g、1.245 mg/g和1.356 mg/g。  相似文献   
168.
为研究常见化学品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600微量热仪对AIBN及AIBN与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混合的热分解反应进行试验探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它们的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IBN本身的热稳定性较差;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使AIBN的放热反应变剧烈,反应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这些物质的加入不会改变AIBN的热分解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69.
为获得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的采空区流场及瓦斯分布变化规律,以平煤六矿22310工作面为原型,通过建立采空区数学物理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数值模拟了工作面采空区气体压力、漏风和瓦斯分布情况,并与该工作面现场实测通风参数对比,对模型可靠性进行验证。在已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煤层倾角分别为5.75°、35.75°、65.75°时的采空区气体压力、漏风和瓦斯分布,对比分析了三种煤层倾角下的采空区流场及瓦斯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加,采空区气体压力降低,压力梯度升高;工作面漏风量变化微小,漏风分布规律不变;采空区瓦斯浓度和采空区瓦斯总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0.
基于随机优化方法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了基于随机优化方法的总量控制模型.该模型引入随机变量描述影响环境容量的气象条件,对环境质量目标值的约束做了重要的改进,并利用随机模拟和遗传算法求解,使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采用该模型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了实验性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