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晏 《绿叶》2012,(5):75-81
环境决策背后普遍隐含着保护与发展的利益冲突。我国的立法和实际表明目前尚未真正将公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置于利益衡量的天平上,更不用说是将健康赋予优先的地位进行考量。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应当关注公众的健康,更应当关注公众的地位与作用,这需要立法上对于冲突利益的优先顺位进行指引,同时对于确保公众有效参与的程序机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补偿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各国相关实践也日益广泛深入。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并不一致,不同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也不尽相同,但通过考察现有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总结和归纳出各国在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中均需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其中,生态补偿概念的构成要素包括外部性、条件性和自愿性,反映出生态补偿区别于其他环境保护政策工具所具有的核心特征;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要素指向生态补偿的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决定了生态补偿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代价。提高环境效益的关键在于满足登记、目标锁定、额外性、联结和持续性的要求,避免泄漏、不正当激励和动机挤出效应的出现,而提高成本效益的关键则在于降低交易成本;生态补偿实施的制约要素是指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和事后保障,直接影响生态补偿最终能否真正落实和有效实施,包括制度背景例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的财产使用权、透明度、附加目标、商业和技术支持等,以及事后的监督与评估,这也是条件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时,应当立足于本国的制度背景,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确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实质,从制度创新出发,将政府补偿和市场交易相融合,在生态补偿实施方案或协议的拟定中,将各项关键要素融入精密的条款设计中,明确利益相关各方的角色和责任,更好地实现生态补偿防止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以及确保生态系统服务持续提供的功能,达成效益、效率和公平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烟气浊度在线监测仪校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烟气浊度在线监测仪在烟尘浓度测定中应采用的校准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适时监测烟尘排放浓度及除尘器除尘效率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晏 《世界环境》2011,(2):20-21
在连续七年聚焦"三农"问题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工作,明确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将水利问题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5.
王兰梅  张晏 《环境保护》2022,50(8):58-63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历经10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仍存在系统性立法缺位、资金支持不健全、补偿机制僵化、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应当尽快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健全科学、精准的补偿资金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多元协同共治和市场化补偿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推进,推进“新安江模式”的发展完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