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炻器餐饮具的抗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种特种陶瓷——炻器为载体,分别用负载TiO2光催化薄膜和添加抗菌剂的方法进行炻器餐饮具的抗菌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日光下,表面负载了TiO2膜的炻器灭菌率分别为90%和88%,均高于未负载TiO2膜的炻器,且灭菌率随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复合银盐显示了很好的杀菌效果,当釉表层银含量为0.2%时,24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94.6%、总大肠菌群为96.9%。复合锌盐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当釉表层锌含量为1.1%时,24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56.8%,总大肠菌群为59.3%。但将TiO2粉末加入炻器表层的釉中,却未显示灭菌作用。对掺杂的炻器表面层成分和掺杂后Ag^+、Zn^2+的溶出量进行了测定,对灭菌结果和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33.
一株降解乐果的高效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乐果合成废水生化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7株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乐果能力的好氧菌株。经降解功能测定试验,获得一株降解能力高的菌株(编号5724),24小时内,对乐果降解率达57%—58%。其主要特征为;细胞杆状,革兰氏阴性,直径0.7—1.2×1.4—4.2μm,具一根极生鞭毛,能运动,胞内有聚—β—羟基丁酸颗粒,葡萄糖的O/F测定产碱、氧化酶、接触酶均为阳性,甜菜碱不利用,明胶不液化,硝酸盐还原阳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3℃和41℃时生长极弱。48—52℃不生长,最适生长pH6.5—7,pH4以下不生长。按照上述特征,根据《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鉴定表,该菌株属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s)。  相似文献   
34.
碱法草浆黑液微生物酸化与甲烷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利用制浆废水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厌氧消化烧碱法草浆黑液产沼气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我国中小型纸厂多以草类为原料,其蒸煮黑液的碱度高(pH>10),对甲烷菌生长极不利.因此,在厌氧发酵之前,必须使黑液的pH降低到适合甲烷菌生长的范围.一般多采用废酸调节pH,但有局限性.如何选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  相似文献   
35.
采用嫌气——好气系统装置测定乐果合成废水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进水COD为4214mg/l,处理后COD降到1344mg/l,去除率68.1%:BOD_5从1013mg/l降到48mg/l,去除率95%以上;乐果从350mg/l降到94mg/l,去除率73.1%;有机磷从338mg/l降到157mg/l,去除率53.6%。  相似文献   
36.
我国臭氧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中国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获取臭氧污染与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检索了Pub Med、SCI(Science Ciation Index)、Ebsc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以"O3or ozone"、"mortality"、"China"、"臭氧"及"死亡"为关键词查找关于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后分别提取臭氧的暴露反应关系,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与校正.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可信限(CI):0.303%~0.498%)、0.448%(95%CI:0.171%~0.724%)和0.461%(95%CI:0.225%~0.697%).与国外其它未纳入中国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臭氧短期暴露对死亡风险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较高.大气中臭氧浓度的上升会导致我国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37.
本文简述了入侵有害植物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手段,分析了入侵有害植物的利用价值及其纤维用于生产可降解产品的可能性,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入侵有害植物控制与利用的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8.
鄱阳湖一些水文特征和整治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湖水面积和容积大,随水位变动月际变化也大,过境水径流的年际、月际变化大,但对“五河”和长江水量调节量小、又不适时的水文特征。提出了驯服“五河”,人工控制鄱阳湖,协调长江、“五河”与鄱阳湖的关系,整治鄱阳湖的战略。  相似文献   
39.
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对环境与人类生产的影响纷繁复杂,关于环境功能材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关系尚无系统阐述。介绍了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过程,重点解析了材料表面疏水性、形态特征、表面电荷、磁性、物质释放与电子传递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综述了材料对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的影响,并且论证了不同环境功能材料与生物膜在水处理系统、废气生物处理和土壤生态修复领域协同降解污染物的潜在机制和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材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拟为环境功能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调控,充分发挥两者协同作用以及定向指导材料合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