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开始凸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瓦解着农村的经济基础,冲击着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  相似文献   
32.
33.
采用盆栽方法栽培油菜(Brassicaca mpestrisL.),研究了灌水水平对采摘后油菜植株体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共设高(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中(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5%)和低(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3个灌水水平。油菜采摘后恒温贮存,定期测定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水平和贮存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能显著地影响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在采摘后的8d时间里,低灌水水平处理(0.50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一直高于其它两处理;采摘后当天测定高灌水水平处理(1.00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最低,以后则以中等灌水水平处理(0.75θf处理)的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含量为最低。采摘后当天测定油菜植株体亚硝酸盐含量,亦以高灌水水平处理(1.00θf处理)为最低。采摘后油菜植株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经历一个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因此,从对人体健康及卫生的角度出发,以较高灌水水平栽培油菜,采摘后在一两天内食用,有利于将其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4.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逐级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温度(-30℃、10℃、30℃)对土壤中不同剂量外源重金属镉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和10℃条件下外源加入土壤中的镉以交换态为主,且在30℃条件下镉的活性要强于10℃。在-30℃条件下,当土壤中镉总量较高时,冷冻导致镉在短期内存在形态以残渣态为主,而在培养后期交换态镉的分配系数较大;当土壤中镉总量较低时冷冻过程使镉活性增强,交换态镉的分配系数较大。冷冻过程中有机质结合态镉的含量未检测出来,说明有机质与镉的螯合作用减弱。土壤中镉含量越多,非残渣态镉的相对含量也随之增高,镉的毒性相对也增强。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博物馆中馆藏的文物,包括金属、多孔的石器、陶瓷等都受到了甲酸的腐蚀,而这种腐蚀都是由室内污染气体之一的甲醛氧化而引起的。因此研制一种应用于常温无光照的博物馆微环境中的甲醛吸附剂是很有必要的。研制了三种壳聚糖负载MnO2-CeO2的复合型甲醛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和XRD、BET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吸附材料具有不同的甲醛吸附能力。在最佳配比下制得的壳聚糖甲醛吸附剂6 h后能将环境箱中甲醛浓度由1 340 mg/m3降为169 mg/m3,甲醛吸附量为3.018 mg/g,净化率达87.4%。  相似文献   
36.
氨氮浓度对CANON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氨氮浓度对CANON反应器启动过程、运行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在2个相同的常温MBR反应器内同时接种取自城市污水厂的普通活性污泥,在限氧条件下启动CANON工艺.其中R1进水氨氮保持80mg/L不变,通过逐渐减小HRT启动,R2则保持HRT不变,通过逐渐增加进水氨氮启动.启动成功后,2个反应器分别在不同氨氮浓度下稳定运行相同时间后,取泥样做扫描电镜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形态.同时采用克隆-测序分析技术对2个反应器内全细菌进行16S rRNA分析,鉴定反应器内功能微生物种属.结果表明,R1和R2的启动时间分别为78,50d.TN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9,0.7kg/(m3·d)以上.反应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高氨氮运行的反应器内亚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具有较高的活性,NOB被抑制或淘洗的较为彻底.SEM及克隆测序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中的功能微生物均为亚硝化单胞菌和待定斯图加特库氏菌,R1中存在少量硝化杆菌,而R2中几乎检测不到硝化菌.因此,高氨氮下运行的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土壤镉、锌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镉、锌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的生理毒害情况,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以赤子爱胜蚓(Eisen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土壤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添加镉(Cd)和锌(Zn)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单一污染试验,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第7至第9天,最小值出现在第14天;复合污染试验,同一处理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性最小值也大多出现在第14天.土壤Cd和Zn单一及复合污染都会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单一污染在培养的前5天抑制效果明显,且随着污染物添加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复合污染,镉和锌在土壤中的联合效应除个别测定结果表现为加和作用或协同作用外,多数处理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且主要是受体拮抗.相比较而言,镉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锌.  相似文献   
38.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特点;将其服务功能类型划分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服务功能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参数研究欠缺;评价结果不准确;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待完善等.因此,今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重点应着重于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从农田生态系统微观形成机制入手,开展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考虑影响其功能价值的因素,改进评估的手段、方法和技术,使评估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实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管理农田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在静态水培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条件下凤眼莲的生长状况及其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D 3 546.7 mg/L、NH3-N 527.5 mg/L、TP 8.02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HCL)凤眼莲全部被毒害致死,在中浓度(COD 1 233.3 mg/L、NH3-N 182.9 mg/L、TP 2.83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MCL)生长状况差,生物量减少为实验前的32.6%。在低浓度(COD 660.0 mg/L、NH3-N 99.7 mg/L、TP 1.59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LCL)能够正常生长,且对低浓度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净化效果。24 d后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9%,99.8%和84.8%。COD与NH3-N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0.
不同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污染河流的脱氮除磷效果,实验采用人工配置污水,对大薸、凤眼莲、慈菇、菖蒲、香蒲和水葱这6种水生植物去除氮磷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氨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3.71%~97.32%和76.69%~92.47%,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76.69%~92.47%,其中菖蒲对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慈菇对NO3-N的去除率最高,香蒲对TP的去除率最高。6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贡献率分别占水质氮、磷去除率的11.71%~54.57%和17.61%~64.56%。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针对污染物的种类来选择水生植物,也可考虑对水生植物之间进行搭配组合用以修复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