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3种不同电子供体(乙醇、乳酸、乙醇和乳酸)对己酸菌的富集情况,进而选取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探究在不外加电子供体情况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己酸浓度可达(2303.06±499.56) mgCOD/L,产己酸效果最佳,并显著富集到了3种碳链延长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16.04%±0.16%),Caproiciproducens(28.78%±0.15%),Oscillibacter(2.32%±0.03%);将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接种于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己酸浓度最高可达(8657.36±996.21) mg COD/L,己酸产率为(230.05±26.47) mg COD/gVS,己酸选择度为27.74%±3.19%.以上结果验证了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对己酸菌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到的混合菌可有效用于餐厨垃圾的产己酸发酵,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2.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及温室气体减排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城市固体废物(MSW)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卫生填埋量和场所、焚烧量和堆肥量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时空分布分析;并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官方网站公布的《京都议定书》中附件1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固体废物清运量和卫生填埋量很大并逐年增加;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厌氧消化产生的温室气体随着填埋量以及标准卫生填埋场所的变化而变化;从发达国家各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废物领域的减排潜力很大,尤其是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这对我国开展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3.
于2004—2007年在上海市西南部某采样点使用分级采样器和PM10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化学序批式提取法分析了颗粒物中的ExPM(可交换汞)、HPM(可溶盐酸汞)、EPM(元素汞)和RPM(剩余汞)4种形态汞的含量. 结果表明:颗粒物中ρ(total-Hg)(total-Hg为总汞)在0.07~1.44ng/m3之间,47.8%集中在粒径<1.6μm的颗粒物中;颗粒物中w(total-Hg)在0.35~6.89μg/g之间,高于煤炭和水泥中的含量; 颗粒物中ρ(total-Hg)在冬、春季较高,夏季较低; PM10中ρ(total-Hg)日变化呈双峰型,然而w(total-Hg)的日变化并不明显.夜间各种形态汞的质量浓度都高于白天.汞的形态受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分布的影响. 除了2006年春季外,其他年份各季节的w(HPM)基本持平;ρ(EPM)在2005年冬季和2006年春季均出现较高值,分别为0.19和0.17ng/m3. HPM和EPM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上,而RPM在粒径<1.6μm和1.6~<3.7μm颗粒物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颗粒物中的ρ(total-Hg)、ρ(RPM)与温度、日温差、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ρ(SO2)呈正相关;但ρ(HPM)和ρ(EPM)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不同. 这可能与HPM和EPM的来源与大气化学特征有关,其中,HPM易溶解于液相,与对光照依赖性很强的光化学反应有关;而EPM主要取决于一次来源的贡献和气态汞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34.
以石化、填埋等几个典型行业为例,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对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和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进行归纳研究,为环保部门技术人员提供很大的工作便利,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更直接更客观的监督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35.
试论太湖富营养化的发展、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发展与现状,并从多方面提出治理对策。首先要多角度控制污染源.其次要尝试蓝藻打捞、底泥疏浚、生物调控综合治理,最后要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改革太湖流域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为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6.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电子、汽车制造、啤酒等几个典型行业中水回用技术,并对回用水质的评价标准如何制定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