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苯基锡吸附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菌种筛选和吸附降解特性实验,分离三苯基锡(TPhT)的吸附降解菌,研究TPhT的微生物吸附降解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对TPhT具有良好的吸附降解效果.0.3~3.0 g.L-1菌体在2.0 h内对3 mg.L-1TPhT的吸附率均超过70%,最高达97.9%;5 d内对TPhT的降解率为26.4%~54.6%;其离体胞内酶2.0 h内对TPhT的降解率也高达28.1%~77.8%.K.pneumoniae对TPhT的降解发生在细胞内,降解速率的增长趋势随时间的延长而变缓,胞内酶在细胞体外对TPhT的降解在2.0 h时达最大值,完整细胞在第1 d对TPhT的降解速率最快,而第2~5 d的变化趋势较平稳.菌体对TPhT的吸附降解过程包括了TPhT的细胞表面吸附、体内外双向运输和体内降解过程.其中,表面吸附的TPhT含量随时间的增长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细胞内部的TPhT含量在前3 d快速下降,从55.9%降至17.0%,之后则趋于稳定;上清液中的TPhT含量变化趋势则与细胞内部的相反.  相似文献   
62.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原油降解菌XD-1,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omonas sp.).初步实验表明菌XD-1具有较强的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的作用,对该菌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菌XD-1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物质,菌在生长对数期产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为生长相关型;充足的碳源是产表面活性剂的必需条件,菌利用原油为碳源时能持续大量地产表面活性剂;原油和尿素为产表面活性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菌XD-1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营养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 g,尿素4 g,磷酸二氢钾1 g,微量元素液4 mL,水1 L,pH 8.0.  相似文献   
63.
喹啉季铵盐絮凝-缓蚀剂FNQ-C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华  彭辉  肖锦 《环境化学》1999,18(1):70-76
本文研究了天然高分子改性喹啉季铵盐型阳离子絮凝-缓蚀剂FNQ-C的制备,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反应条件;考察了FNQ-C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的絮凝、缓蚀性能.絮凝实验表明FNQ-C的絮凝净水效果优于国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C,挂片腐蚀实验表明FNQ-C的缓蚀性能与国产商品缓蚀剂EDTMP相当.实验亦证实FNQ-C的缓蚀用药量与其絮凝净化用药量相容,可以一次投药同步满足絮凝、缓蚀两种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利用廉价材料规模化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以味精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质,对酱油曲霉的摇瓶连续培养和发酵罐连续培养进行了研究。摇瓶中以5%的接种量进行连续培养,最适温度在30~33℃之间,每6h替换一次新鲜废水培养基,5次替换新鲜废水培养基后最大絮凝率仍达到97.8%。在发酵罐扩大连续培养中以5%的接种量接种后经过9h预培养达到稳定生产絮凝剂后,以4mL/min的补料流量进行连续培养,生产的絮凝剂产量达到2.392g/L,且最大絮凝率为98.1%。生产36h后对发酵系统中菌体进行稀释,使菌体量保持在50—200g/L之间可持续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65.
论二恶英污染产生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恶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各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二恶英的污染。在剖析二恶英污染问题产生途径的基础上,介绍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特性、危害与生成条件。由于二恶英主要来源于含氯垃圾的焚烧,故可以通过控制垃圾焚烧过程来抑制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生成,就此介绍了几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流程,分析相关治理技术及相关对策,阐述我国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外接菌种对污泥堆肥效能及堆体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萍萍  尹华  彭辉  唐少宇  卢妙  刘皓 《环境科学》2017,38(8):3536-3543
以污泥、锯末、蘑菇渣为堆肥原料,分阶段添加高温复合菌和白腐真菌,通过测定温度、pH、有机质、水溶性有机碳、含水率、总氮、NH_4~+-N、NO_3~--N和种子发芽率,比较了外接菌种对堆肥效能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外接菌种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接菌种可以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降低氮损失,加快堆体腐熟脱毒.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同一堆肥的不同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同一时期不同堆肥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外接菌种提高了堆体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增加了高温期优势菌的所占比例,但未改变优势菌的种类.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pH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温度主要与9个菌属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杨雷峰  尹华  彭辉  李跃鹏 《环境科学》2017,38(2):721-727
十溴联苯醚(BDE-209)作为溴系阻燃剂的主要代表之一,所造成的沉积物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利用河边常见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作为修复植物,引入外源微生物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avus)以强化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模拟沉积物环境,考察了外源菌对植物根际修复沉积物中BDE-209的强化作用效果,以及不同处理组,沉积物中微生物数量、有机酸含量和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外源菌处理组中BDE-209的去除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其中以加入B.brevis根际处理组BDE-209的去除率最好(66%),大于非根际处理组和无植物处理的对照组(37.93%和39.27%).植物的根际作用可以提高底泥中BDE-209的去除率、微生物的数量、有机酸含量和碳源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8.
彭辉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158-158,167
伴随着环境的污染,水体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对水体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测,对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的宜昌市秭归县段进行水质检测,对水体质量的评价参数指标分析,然后对水体技术参数BOD,COD,总氮TN与高锰酸盐之间的相关性、回归性与准确性进行研究,为长江水质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9.
重金属对白腐菌降解十溴联苯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考察了重金属(Cu、Cd、Pb)对白腐菌生长及其降解十溴联苯醚(BDE-209)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1 mg.L-1)可促进白腐菌的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1 mg.L-1时促进作用大小为:Cd>Pb>Cu;白腐菌可高效降解BDE-209,7 d内对BDE-209(1 mg.L-1)降解率可达69.7%;重金属可显著影响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P<0.05),低浓度的Cu(≤1 mg.L-1)和Cd(≤0.5 mg.L-1)对BDE-209的降解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Cu为1 mg.L-1时促进作用最明显,降解率为84.4%,而Pb则为抑制作用;高浓度(>1 mg.L-1)的重金属均会抑制BDE-209的降解,抑制作用大小为Cd>Pb>Cu,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降解率与生物量变化不完全正相关.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u、Cd存在条件下,随着其浓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常数k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Cu为1 mg.L-1时k值达到最大,为0.321 2;Pb存在条件下,k值表现为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对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的影响,并运用SPSS 17.0对胞外酶降解与菌体降解进行距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重金属时胞外酶降解与菌体降解差异不大,其降解率分别为63.7%、69.7%;3种重金属存在条件下其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由此推断胞外酶是起降解作用的主要部分,重金属主要通过影响白腐菌胞外酶的方式作用于BDE-209的降解.  相似文献   
70.
为评价十溴联苯醚(BDE-209)对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探明植物抵抗BDE-209胁迫的反应机制,文章选用紫花苜蓿作为受试植物,考察了不同浓度BDE-209污染土壤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POD、CAT、SOD)及可溶性蛋白质(SP)对污染物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植株的根、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BDE-209胁迫处理与各项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根长>鲜重>芽长>发芽率。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不断上升,符合线性关系,POD、CAT、SOD的活性最大可高达对照的3倍、1.77倍和2.81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到对照的1.89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污染物浓度的提高,植物根部发根增多,叶片上气孔密度增大,气孔开度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