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CuO(-CeO_2)/SBA-15对萘氧化的催化活性及CO_2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法制备CuO/SBA-15和CuO-CeO2/SBA-15两种介孔材料催化剂,采用BET、XRD、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重点考察催化剂对萘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对产物CO2的选择性。BET、XRD和XPS等实验结果表明CuO高度分散于介孔分子筛SBA-15中,CeO2可促进CuO在载体上的分散,同时能降低催化剂的TPR还原温度。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O/SBA-15对萘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高,但是催化氧化的CO2选择性较低,温度在380℃时CO2的生成率仅为60%左右;CeO2的添加不仅提高了CO2的生成率,15%CuO-15%CeO2/SBA-15在325℃使CO2生成率达到99%,而且CeO2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改性蒙脱土为原料,纳米腐植酸为基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蒙脱土-丙烯酰胺/纳米腐植酸复合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复合树脂分别吸附Ni~(2+)和Cd~(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90 min、溶液pH为7、初始Ni~(2+)和Cd~(2+)的浓度分别为0.02 mol/L、复合树脂加入量16.7 g/L的条件下,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为383.02 mg/g和359.27 mg/g;复合树脂吸附Ni~(2+)和Cd~(2+)的吸附等温线均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复合树脂重复使用6次,其对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7.1%和9.3%。  相似文献   
33.
西南管道公司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线,秉承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以"一类环境风险企业"为契机,突出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策划设计了一类环境风险企业如何进行环境风险管控的方案,形成了"1个意见、5个方案、18项具体措施"的"1+5+18"环境管理体系,作为公司环保管理的指导方案。文章分析了此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的设计目标、逻辑关系,对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为提升公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中国农牧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要粮食作物、农资投入和牲畜数据,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6年农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变动指数、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趋势外推、灰色预测和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差优选组合模型预测2017—2022年农牧业碳排放状况。结果表明:1997—2016年农业大环境向好,多省碳排放增加,重心向西北移动,主体区域在胡焕庸线右侧。但多省牧业碳排放降低,重心在河南境内摆动,主体区域扩大并向东南—西北扭转;农业碳排放高值区向东北三省和黄淮海转移,牧业碳排放高值区集中于传统区域和中部地区;组合模型预测优于单一模型,到2022年农业碳排放延续历史趋势但年均增速降低,牧业碳排放达到1. 13×10~8t,年均增速提高。  相似文献   
35.
何理  徐丽  卢宏玮  冯玮  时融康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820-4828
利用"氮素平衡模型"评估了1990~2018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平衡情况,并利用去势分析、相关分析、莫兰指数等方法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农田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氮素输入总量呈上升趋势,氮输出总量变化趋势微弱,氮剩余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时间上,去趋势后的氮剩余量变化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1990~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氮剩余量变化趋势与研究区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但地域性差异显著,东部氮剩余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为中部、西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由氮负荷状态转变为氮剩余状态,西部地区氮剩余情况加重;氮剩余在空间上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发生在四川省和江苏省.氮剩余量空间分布集聚性现象呈较显著的方向性特征,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转变,并且随着离散程度趋于缩小,沿着长江流域方向的积聚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铁,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以Cr(Ⅵ)为模拟污染物,中压汞灯作为光源,考察了不同投加量、不同pH值等条件下光照对纳米铁还原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铁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粒径约为7.6nm,呈球形,可在空气中自燃.在25℃、Cr(Ⅵ)浓度为20mg/L、pH=7±0.5,加入0.1g的纳米铁,光照60min后Cr(Ⅵ)的还原率达到62.3%,而无光照时Cr(Ⅵ)的还原率仅为27.6%,说明光照对Cr(Ⅵ)的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纳米铁投加量较大时,纳米铁对Cr(Ⅵ)的还原速率大于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反应液pH值对Cr(Ⅵ)还原速率的影响较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显著.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纳米铁中电荷可能在诱导下作受迫振荡,与吸附分子发生电荷传递是光照促进纳米铁还原Cr(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对富源县城五条河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造成五条河流污染的原因,并就河流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8.
结构局部损伤诊断的应变模态方法--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测和诊断大型工程结构的健康状况,评估其安全性已成为未来工程的必然要求。基于利用局部反应监测结构局部性能的设想,利用应变模态的局部性特点进行结构的局部损伤诊断。首先由传递函数对应变模态进行贝叶斯区间估计,通过一混凝土框架模型的模态试验,分析应变模态测试的不确定性;然后对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局部加强,考察应变模态界定损伤的能力。结果显示,固有频率的不确定性程度最小,应变模态振型与位移模态振型相比,各测点的变异程度差异较大,而阻尼比受不同类型测试系统影响较大;在高阶应变模态对结构局部损伤发生误判的情况下,一阶应变模态可以界定损伤,准确指示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39.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州区环保局于1992年率先在金州城区开展了金州区城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工作,采用网格法,经过综合分析。定量确定,超前划分,反复论证,确定噪声功能区划结果。经科委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审议、鉴定,通过验收。认为该区划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及客观、科学、准确、适用等特点,并具有超前意识。此项成果可在全国中、小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工作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0.
利用Origion软件拟合试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腐蚀对LY12CZ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常数随腐蚀的变化关系.拟合结果与实际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