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4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6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45篇 |
综合类 | 732篇 |
基础理论 | 118篇 |
污染及防治 | 132篇 |
评价与监测 | 60篇 |
社会与环境 | 68篇 |
灾害及防治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锡石的形态特征与其形成条件(成因)的关系问题很早就被注意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后来又在当时技术水平允许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成因的锡石的某些物理性质(如颜色、多色性、透明度),同时对各重要成因类型矿床中的锡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 相似文献
43.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但对脲酶来说,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从土壤类型来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大小以水稻土最大,潮土次之,红壤最小。3种土壤的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在培养的45~60d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部分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最大值比单施有机肥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提前15d。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及单施有机肥处理,3种土壤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及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施无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部分速效养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4.
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防治及水源保护区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的污染现状、主要来源以及危害,并针对污染提出了硝酸盐的去除方法,最后提出结合风险分类、划分水源保护区的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5.
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作为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如何根据养殖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开展精准培水、定向培水,培养养殖生物所需要的浮游植物,在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能为养殖生物提供一定的饵料资源,这一直是摆在水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和研究热点。已有的资料大都是通过添加磷的方式研究磷改变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而有关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试验通过向取自富营养化湖泊的水体中加入磷去除剂,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研究自然水体中的磷被降低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取富营养化水体中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6门2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蓝藻、硅藻、隐藻、裸藻、甲藻分别有7、4、2、1、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4.13%、13.79%、6.90%、3.45%、3.45%。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后,虽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没有差异,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浮游植物数量明显降低,由13 238.8×104cells·L-1降低至3 997.5×104cells·L-1,下降了69.8%;浮游植物优势种从1门(蓝藻(Cyanophyta))6种增加到3门(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12种,优势度指数从97.29%降低至86.30%,优势种门数和优势种种数远远高于对照组,优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从1.85和0.38升高至2.60和0.54,显示出试验组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降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使群落结构处于更加复杂、完整和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46.
总结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钻井岩屑采用固化填埋方式处置存在占地面积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隐患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钻井岩屑的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水基岩屑随钻预处理和油基岩屑热脱附技术,结合钻井岩屑的理化性质,开展了水基岩屑脱水后干渣制路基材料、制砖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灰渣制混凝土、制砖及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环境安全、技术稳定可靠、消纳量大的原则,最终形成了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岩屑资源化方案:水基岩屑"随钻预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热脱附、水泥窑协同处置",实现了钻井岩屑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7.
不同水分管理下施用尿素对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及微生物结构与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盆栽实验,开展了全生育期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二种水分管理模式条件下,施用不同量尿素对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及微生物结构与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泡石钝化修复下,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处理时,施用不同量尿素对土壤中0.025 mol·L-1HCl浸提态Cd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二乙基三胺五乙酸浸提态Cd含量均显著性降低.与海泡石单一钝化处理相比,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下海泡石钝化处理时,施用不同量尿素可使水稻根系铁氧化物胶膜中的Fe含量分别降低39.61%—55.59%和22.51%—53.63%.淹水管理下施用尿素对水稻根膜吸附土壤中Cd有抑制作用,而湿润管理下施用尿素对水稻根膜吸附土壤中Cd有激活作用.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下海泡石钝化处理时,施用不同量尿素可使水稻根系中的Cd含量分别增加36.11%—71.30%和58.20%—89.42%,水稻根系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则分别降低30.82%—41.97%和13.47%—62.36%.淹水灌溉下海泡石钝化处理时,施用不同量尿素可以降低水稻根系中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含量,降幅可达13.02%—29.54%;但在湿润灌溉下海泡石钝化处理时并无明显影响.与海泡石单一钝化处理相比,淹水灌溉下钝化处理时,施用低量尿素和中量尿素时可使糙米中Cd含量分别增加28.89%和8.89%,而施用高量尿素时则使糙米中Cd含量降低22.22%;湿润灌溉下钝化处理时,施用低量尿素、中量尿素和高量尿素时糙米Cd含量与海泡石单一处理间并无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的非加权组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实验条件下的钝化处理不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结构与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8.
49.
水质总氮测定中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总氮测定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诸如实验用水,器皿的洗涤,实验室环境试剂的提纯、配制和保存,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以及高氨氮水样中的总氮测定、总氮、总磷的同时测定和其他有关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0.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